对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市上下通过实里抓、实里干,坚持“一举求多效”“一发动全身”“一优带百通”以及“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等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我市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呈现出“三多三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进项目的速度越来越快,上项目的档次越来越高,建设项目的力度越来越大,服务项目的环境越来越优,广大干部工作的劲头越来越足,发展的作风越来越实,转型的热情越来越高。
成绩面前,我们要多一些冷静。目前,我市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慢”,主要体现在开工大项目慢,项目形象进度慢,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慢。二是“少”,主要体现在新开工项目总体上还偏少,大个头的项目少,高科技项目少,带动就业的项目少。三是“低”,主要体现在集聚程度低、投资强度低、经济效益低、管理水平低。四是“小”,与先进地市相比,招商引资力度还比较小。五是“不优”,破解资源要素瓶颈、服务项目的环境等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六是“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有的县市区发展速度快,有的发展步伐明显迟缓。
加快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要凝心聚力,进一步形成强大合力。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我市加快发展、赢得先机、创造优势的重要引擎,必须集中全市力量,调动全市资源,进一步形成加快推进的强大合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正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干事业。要着眼大局,真正把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服务发展、推进发展。要形成合力,继续落实市委常委“十个带头”、市五大班子分包“十大建设”建设责任制、“七个一”工作法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体合力。
加快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要克难攻坚,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做事不畏难,自无难人事。我们要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遇事不推、不拖、不躲,想方设法解决好项目推进中的资金、土地、环境等具体问题。看准的事情立即行动,定下的决策抓紧实施,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承诺的事情坚决兑现,绝不能让大好机遇在按部就班中错过,绝不能让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项目在推诿扯皮中丢掉。
加快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绿色发展,强化民本意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工作推进中遵循客观规律,加大环保力度,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尽量减少高耗能项目,争取多上高科技项目,决不能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发展。 要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理念,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承载能力。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用城市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倒逼集聚区发展,以集聚区建设驱动城市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
加快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要强化责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好的环境就是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在政策环境上,要制定出台吸引人、留住人的优惠政策,放长眼光算长远账,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不怕吃眼前亏。在服务环境上,要增强服务意识,按照便民、便企、高效、廉洁、规范的要求,积极对接,主动上门,帮助企业完善各种手续、解决突出问题、整治周边环境。在干事创业环境上,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坚持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坚持把建设绩效与干部考核奖惩升迁挂钩,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莫道春色独偏爱,用心浇灌花方红。放眼区域竞争,大有标兵越远、追兵越近之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全市上下必须坚持吃不下睡不着,谋划不过夜,部署不过日的 “焦作速度、焦作效率”,鼓足一口气、拧成一股劲,坚持发展路子不动摇,定能抵达转型发展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