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崔红芳
忙忙碌碌、行色匆匆,走起路来总是一路小跑;虽然神色略有疲惫,双眼却炯炯有神。他,就是修武县电业局变电运行部主任李玉杰。
学无止境 不断成长
有人说,有目标,脚步就不会迟疑。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部门领导,李玉杰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的步伐一直都是那么坚定。
1995年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安排在该局保护班继电保护和高压试验岗位。这个岗位的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需要具备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能力。刚开始,他一到工作现场就一头雾水。为了尽快掌握继电保护知识,他借来了各类专业书籍,白天跟着师傅一点一滴地学,晚上回到家对照书本找答案,越学越有兴趣。2001年7月,他取得了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专业的毕业证。
学以致用 一展身手
1996年,李玉杰参加了该县火电厂的二期扩建改造工程建设,从事二次安装调试、高压试验工作。这时的他还天天跟在师傅后边,边学边干。
凭借着锲而不舍的钻劲儿,1997年年初,该局在云台山风景管理区内建设35千伏岸上变电站时,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设备的二次安装、试验等工作。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合格率达到了100%,受到了领导的表彰。
2001~2003年,是修武县农网改造工程最多的时期,他参加了周庄变电站、西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面对新的课题,他向书本求教、向同行求教,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2年9~12月份,为了确保大企业用电需要,该局对大通物产有限公司35千伏变电区进行改造,他又参与了此次改造工程。经过4个月的艰苦奋战,工程质量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规程规定,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和客户的好评。之后,在2003年1月份的35千伏郇封变电站安装改造工程、2006年4~7月的110千伏梁庄变电站改造工程等多项大型技改工程中,他已成为一名主要技术能手,保证了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学有所成 运筹帷幄
2005年,李玉杰又被安排到新的工作岗位上——电力调度员。历经多个变电站的改造,他对全局的变电设备做到了烂熟于心。在随后的工作中,他又对原有的变电运行规程及典型操作票提出了改进意见,对调度规程及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使之更符合现有设备及电网运行要求,工作规范度及安全度有了明显提高。
2008年,由于电力负荷猛增,修武县出现了严重的供电缺口,给迎峰度夏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作为一名电力调度员,如何保证变电设备满负荷安全运行,如何合理分配电量,如何保证重要客户及重要活动用电,其难度可想而知。每次在工作时,无论情况多复杂,他始终冷静沉着、合理调度,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恶劣天气,电闪雷鸣;烈日炎炎,高考保电;迎峰度冬,确保民生;重要企业,服务先行;重要会议,关乎形象……他把调度室当作战场,而他就是战场上运筹帷幄的指挥官。
学海无涯 再攀高峰
2010年,36岁的李玉杰被任命为该局变电运行部主任,这是一个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的转变。为此,他开始在如何激发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及使命感上下功夫。学习,依然要学习,他的案头又摆满了管理类的书籍。
他利用各种时间到变电站分析安全问题,和运行人员共同学习各类安全通报及安全规程,汲取事故教训,努力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同时,他还要求操作人员不管是什么时间,都要认真严肃对待工作,不能出现丝毫失误。为做好操作安全管理工作,他带领部室人员深入生产现场,开展全员查禁违章活动,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反馈,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2011年,该局7个变电站的微机五防装置要进行改造,2个110千伏变电站要投入运行。为此,他以身作则,与同事一起在工作现场忙碌,加班加点如同家常便饭。在微机五防装置改造过程中,由于电脑软件的原因,一个变电站的五防系统出现异常,不能进行正常操作,他和同事认真查阅资料,主动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经过两天的努力,最终使系统恢复正常。
在他的带动下,该局变电运行部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可他对自己却有着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步伐依然坚定、步履依然匆匆 ,在大家的眼里,李玉杰就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谈起自己的工作,他坚定地说:“我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我把履行使命当作人生中最高的追求,我已经习惯并且喜欢上了这种生活,在忙碌中,自己感到很充实、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