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涛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在住地北京国际饭店召开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姚明称,国家层面最关注“凝聚力”,社会层面最关注“透明度”,个人角度最关注“尽本分”。
姚明这话可谓言简意赅,尤其是他从个人角度所关注的“尽本分”,无疑为大家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了一个“价值标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由24字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诚然,这一“24字箴言”为我们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并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然而,如何才能实现价值观的落实、落细、落地,还需要从你我做起。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而这种强盛、支撑,进步、成长,最终还必将落到每个个体人的身上,正所谓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而之于姚明的个人解读中,相比凝聚力与透明度,其更大的意义应在于,他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角度,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践行标准,那就是“尽本分”。
其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中,哪一个不是对人之本分的基本要求。比如诚信,当我们因“扶不扶”而感叹社会诚信缺失、道德丧失、世风日下的时候,总会出现让人倍感温暖的“尽本分”事件。在南京,家住七楼的陈奶奶在阳台收被子时,一根两米多长的竹竿掉下楼去,砸中停在楼下的一辆红色小轿车,车顶棚变形,后挡风玻璃被砸碎。事发后,陈奶奶主动跑下楼,寻找车主赔礼道歉。虽然家庭贫困、老伴长年生病,但陈奶奶还是二话没说,赔了车主1000元。本来,高空坠物造成损失,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聪明”的处理方式,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但陈奶奶说:“该我赔的我不能赖。”
竹竿可滑落,诚信不能丢。陈奶奶做到了自己的“尽本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如果我们能够从自己的这分本分出发,人人传递这分温暖,自然能够扶起“扶不扶”的人心,并收获更多的诚信和道德,而不是一个人人自危的无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