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凯明
日前,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漫画在微博上走红,《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个知名微博转载,转发过万。这组在网友眼中很萌、很有爱、简单、催泪的漫画,出自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张明之手。他在漫画第一页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不能时常陪在您二老身边,既然不能很快掌握微信使用,就慢慢翻阅此册,但愿能解决二老焦急的心情……”(据《重庆晚报》)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今年春晚上,王铮亮这首歌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充斥在当下熙熙攘攘街头巷尾的“屏奴”们。
如今,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qq等通信方式快速挤占了传统的书信、电话等联系方式,成为年轻人的沟通“新宠”。然而,时光永远在前行,它成全了我们的成长,同时也让父母逐渐老去。对他们而言,衰老,或许并不只意味着身体机能的逐渐退化,更多的是面对新奇事物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扪心自问,当我们沉迷于几英寸屏幕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时,可曾体会到父母因为跟不上自己脚步的焦虑和无奈?能否体会父母“常回家看看”的心声?有是否能像主人公张明那样,以孝之眼,洞察父母之需,用饱含深情的笔,为父母画出指引,用些许空余的时间,让父母可以融入自己的生活。也许只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许就改写了父母的晚年生活。
不少出门在外辛苦打拼的游子,常常感叹自己想要尽孝,却碍于回家路途遥远,有心无力。其实,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不能时常回家,不妨多想想,如何让父母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比如,教他们熟练操作聊天软件?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心,父母就能感受到来自子女的爱,生活在不经意间就增加了很多乐趣。
面对父母对未知世界的无知,面对他们与时代的脱节,我们能否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能如儿时学走路、学说话一般,让父母也在那种爱与悉心的氛围之下,领会和学习,带着他们一起前行,是打在每个人心头的一个重重问号。
夕阳无限好,尽孝要趁早。一份手绘的微信说明书不仅是一份微信的使用指导,更是一分孝心的表达,是爱的正能量的传递。孝敬父母,不是给父母买多么昂贵的衣服,不是吃多么豪华的大餐,而是抽出时间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父母想要的其实很简单:经常听到子女的声音、知道子女的平安喜乐,所以不论你飞得多远也别忘了时常与父母说说话。手绘微信说明书教会了我们,爱可以这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