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晨练之美
“河南人中!”
图片新闻
让体育健身提升群众幸福感
孟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省运会知识问答
男子射箭:在家门口打场漂亮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人中!”
□郑小九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焦作出了个奥运冠军,而且是蝉联冠军。因为是“梅开二度”,外国人夸她“了不起”,中国人赞她“真棒”,河南人说她“中”。她就是陈中,实在是中。

  “中”是对河南人对人或对事所作的肯定性评价,如果要选出河南人最简单、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恐怕非“中”莫属。“中”字在中原一带的使用频率最高,人们似乎老是把这个字挂在嘴边儿。在中原一带,“中”比“好”字说得更干脆,脱口而出;比“行”字说得更有力,底气十足。有一首现代民谣《河南人中》唱遍郑州、红遍河南,请听歌词:“吃到郑州烩面你会说一个字中,来到郑州包你学会一个字中。”

  作为河南方言,“中”字的文化渊源悠久而且深厚。“中国”的原义是“中心之国”,地理范围大致就在中原河洛一带,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早熟区域,是天下的中心。中心的外围当然是没有充分进化的部落,东方为夷,南方为蛮,西方为戎,北方为狄。仅仅从“蛮”“狄”的字面上看,当年的中原人有着一种何等的“文化自信”!难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3月7日上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时这样说:“河南人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潜质,就应该有属于河南人的自信。”

  曾经有段时间,河南人的形象成了一个大问题,妖魔化河南人的段子满天飞,省里领导很着急,全省人民很生气。还好,河南人也会编段子,河南人编的段子很有君子雅量,尽显中庸大度。段子里说:“说河南人没思想,老子、庄子、韩非子笑了;说河南人没文化,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笑了;说河南人不会武功,陈家沟、少林寺笑了;说河南人不爱运动,邓亚萍、刘国梁笑了。”这个段子没有骂别人“不中”,也没有说自己“很中”,但是,稍有一点正常智力、基本情商的人,当他面对安阳殷墟的甲骨、仰视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置身“人间天河”红旗渠、听一曲常香玉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时,都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敬畏,没人敢说河南人“不中”。

  本届省运会的举办地在焦作,焦作以高票赢得承办资格,说明焦作人“中”“真中”。不谦虚地讲,“河南人中”的歌词可以说是“焦作人中”的“放大版”——这里是愚公移山的主战场,是竹林七贤的隐居地,是子夏、司马懿、韩愈、许衡的故里,陈式太极拳在此发源,焦作路矿学堂开启了中国的矿业高等教育,毛泽东盛赞焦作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如此灿烂,如此厚重,岂一个“中”字所能概括。

  当然,我们不能老是自我表扬,不能老是自己说自己“中”,还要清醒地看到自己“不中”的一面——我们的发展质量亟待提升,环保欠账积累较多,贪腐整治任重道远,大众心态偏于浮躁,言谈举止有失风雅,地域形象不尽理想。我们不能陶醉在曾经很“中”的辉煌里,必须创造出中原崛起的现代奇迹,让别人看到今天的河南人的确很“中”。

  在河南话的语境里,“中”还意味着承诺,一诺千金,驷马难追。焦作申办、承办省运会就是在向全体河南人许下诺言,把本届省运会办成一届精彩、圆满、全民的盛宴,用我们的热情、实干和佳绩证明——焦作人中、河南人中!

  作者简介:郑小九,1968年11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河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理事,河南省青少年研究咨询委员会专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伦理学研究》《文艺报》和加拿大《文化中国》等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2部,曾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曾接受《光明日报》等媒体专访,应教育部、北京奥组委等邀请做客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讯网,应清华大学、北京奥组委、首都图书馆、信阳师范学院等邀请做人文学术讲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