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宗海)3月12日,在赵固一矿安监科,笔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3月份矿井存在薄弱工序7条,采掘专业4条,“一通三防”专业1条,地测防治水专业0条,机电运输专业2条,薄弱地区0个,薄弱时段0个,薄弱人员1类,状态转换0条。
据该矿安监科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薄弱环节是经过各专业认真梳理分析,安监科汇总,确定的当月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要求各区队把薄弱环节学习纳入班前会流程,值班人员必须在班前会上宣传贯彻与本单位有关的薄弱环节内容,并在班前会、值班记录本上做好学习记录和现场监督薄弱环节汇报记录。
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该矿还出台了专门的管理措施,要求安监科不定时到区队班前会上检查是否宣传贯彻,查班前会记录本记录薄弱环节学习情况,查值班记录本记录薄弱环节监督汇报情况,并按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考核。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入井,必须落实薄弱环节监管措施,并认真填写监督记录卡,凡因监管不到位造成事故的,连带追究监管人员的责任。每月末,该矿薄弱环节管控小组按照《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管控监督考核表》,对各区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矿井对科室、区队“双基”考核,并与当月管理人员安全风险押金考核兑现挂钩。
“薄弱环节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要求专业科室结合现场实际找出薄弱环节,建立台账,实施量化管理。同时,我们要求区队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管理措施和监管措施,从而确保安全生产。”该矿负责安全的副矿长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