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关注和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改革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理清“一个思路”,突出“三个重点”,健全“三个体系”,筑牢“一个防线”,全面提升民政管理与服务保障水平。
本报记者 李新和
“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扭住改善民生不放松,着力筑牢转型发展根本。作为市民政局,就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特别是今年要理清‘一个思路’,突出‘三个重点’,健全‘三个体系’,筑牢‘一个防线’,全面提升民政管理与服务保障水平。”近日,市民政局局长陈战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陈战胜说,理清“一个思路”,就是今年全市民政系统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2014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以加强和改进作风为突破口,以关注和改善基本民生保障为根本,以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为着力点,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创先争优与抓基层打基础相结合、抓业务工作与抓队伍建设相结合,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求实求效,全面提升民政管理与服务保障水平,切实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突出“三个重点”,一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统筹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社会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二要积极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要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对可由社会组织承接的公共服务事项,政府以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转移或委托给评级AAA以上、社会信誉好的社会组织完成。三要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要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完善驻社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扩大民主范围,广泛开展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要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85%。
健全“三个体系”,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各级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长期公示制度;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以市、县为主的专业化核对机构,加快建设低收入家庭认定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精确化和科学化。二是健全减灾救灾体系。要全面落实救灾资金分级负担机制,进一步完善救灾预警、应急响应、灾害评估等机制,及时做好受灾群众紧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三是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要抓好优抚政策落实,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全面推进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改善优抚对象待遇,加大抚恤补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力度。
筑牢“一个防线”,就是要抓紧出台民政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对各级民政部门尤其是窗口单位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吃拿卡要、搭车收费、工作时间庸懒散拖等作风问题进行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筑牢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防线。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