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校庆志正在为患者进行检查。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摄
突发心肌梗死,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是致命的。但39岁的刘先生是幸运的,他在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一科医护人员的通力配合下,抢回来了宝贵的生命。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几个月,至今刘先生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要不是抢救及时,后果真不敢想。”
那么,刘先生经历了怎样的事情?医护人员又是怎样抢救的?昨日,正在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一科进行复查的刘先生回忆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刘先生居住在市中站区的一个农村。最近半年来,他经常感觉到胸痛,有时还伴随心慌、剧烈绞痛等症状。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一科就诊。“新农合患者来五院就诊报销比例高,内一科的医生擅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他说。
那天,内一科主任校庆志接诊后,先为刘先生作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这正是心血管疾病最可怕的地方之一:患者没有异常症状时,心电图检查完全正常,只有患者在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心电图检查才能显示出问题。
根据患者平时的症状,校庆志建议刘先生办理住院手续,先回病房休息,准备作下一步检查。谁知,就在刘先生回病房的途中,危险突然降临了:在病房门口,剧烈的胸痛感突然袭来,他的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两腿瘫软、眼前发黑,瘫倒在地上……“快点来人,先扶住他。”迷迷糊糊中,刘先生听到了护士呼喊的声音。
“像是心肌梗死的症状,马上通知ICU准备,立即抢救。”校庆志连忙赶来,准备实施抢救。医护人员一起把刘先生抬到了床上,急忙向ICU的方向推去。在推着刘先生赶往ICU的路上,医护人员抓住第一时间为他进行心肺复苏。
几分钟后,刘先生被推进了ICU,这时抢救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刘先生的第二次心电检查显示: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第一时间内,校庆志为患者进行了心脏除颤、心肺复苏治疗,并进行溶栓。
慢慢地,刘先生因痛苦而紧皱的眉头开始舒缓,意识也开始慢慢恢复。3天后,患者作心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血管通畅,有3处固定狭窄。“在固定狭窄处放了3个支架,目前刘先生的身体恢复得很好。”校庆志说。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可能会在几分钟内丧失生命。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呈现高发性、年轻化趋势。心血管疾病重在预防,患者一旦突然犯病,抢夺第一时间、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抢救至关重要。校庆志介绍,内一科的医护人员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很有经验,医护人员可以熟练运用溶栓治疗、心肺复苏和心脏除颤等方法,在第一时间内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同时也为心血管患者的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多次为患者抢回了宝贵的生命,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专家链接
校庆志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市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不稳定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热线:
13513811388
2310707(办)
23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