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青 联 | 青少年维权 上一版3  4下一版
善建不拔 善抱不脱
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结出创新成果顶呱呱
团市委开展青少年网络和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3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建不拔 善抱不脱
——访市青联常委、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亚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许伟涛

  初见张亚东,颇让人有些惊讶。作为市青联常委、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77年出生的张亚东有着年轻高管少有的平和与淡然。

  随着交流的深入,又能感觉到他的思路清晰,睿智而敦敏的背后,有种让人说不出的力量存在。

  老子曾在《道德经》有言:“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也许用这句话来形容张亚东,再合适不过。

  毕竟,张亚东能在14年间从一个志在投身国防工业的热心青年,成长为一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公司的高管,其历程与心路足以成为这句话的现代版注脚:“善于建设房子的,其房子不会因根基不牢而倒塌;善于抱持某种东西的人,抱持住了就不让其脱离。”

  追梦岁月

  十四年的时光,无法一一追溯。

  1999年7月,刚刚走出西安工业大学校门的张亚东与同学一行14人,来到平原光电报到入职。

  “当时,我们就是抱着投身国防工业的理想来的。”张亚东说。当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大学生,创造了平原光电当年的历史。始建于1964年的平原光电,军工代号“国营258厂”,尽管这在众多年轻人的眼里,颇有些神秘色彩,但饱受着市场转型阵痛的平原光电,当时的企业效益并不太好。

  “先不妄谈理想,当时的想法也很朴素,尽管258厂当时的情况并不太好,但它只要作为老国营企业的根基和传统还在,希望就在。”时至今日,张亚东仍习惯地称呼平原光电的代号。

  无论是年轻人投身国防工业的理想也好,还是渴望干事创业的梦想也罢,张亚东正式成为平原光电工艺研究所的一名技术员。

  然而,张亚东没有整天待在办公室里,而是一头扎进了车间,和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师傅泡在了一起。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虚心向师傅们请教,有了新的想法,他就马上和一线工人交流验证。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03年,饱受转型之痛的平原光电大力改革,在全公司推行干部年轻化,所有中层干部全部公开竞聘上岗。年仅26岁的张亚东由此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一名中层干部。

  2007年,张亚东又从生产一线的车间,来到生产安全部主持工作。在这个被称之为公司最核心的生产管理部门,张亚东把自己一个人当成了两个人干。制订生产计划、协调生产验收、督促按时发货……“他就是一个拼命三郎”其时,很多同事都如是说。

  “那时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张亚东说,一个人再大的理想,你都要先落地才行。

  双重洗礼

  2010年,张亚东作为后备干部远赴到西安交流任职。

  了解组织程序的人都知道,张亚东成了一个“被画了圈的人”。作为一个进入企业干部梯队的年轻人,他只需安稳度过交流期,然后就是拾级而上。

  然而,张亚东并没有这样想,无论是担任光电集团西安军品部副总经理,还是北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以及光电股份防务公司副总经理,志在“取经”的张亚东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上市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借鉴回来。除了一个月仅两天的探亲假,张亚东的所有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西安,参与公司的管理与决策。

  同时,在张亚东心里还有一个简单的想法:“不能给258厂丢脸。”其时,光电股份防务公司的军品保密资格再有半年就将到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通过,就将失去军品生产资格。这个时候张亚东临危受命,立下了半年通过认证的军令状。“其实,当时心里也没必胜的把握,就是平原光电的认证工作也是在准备了两年之后才成功通过。”但张亚东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由“十大干将”分项负责的项目组,准备材料、按照相关标准建设运行保密体系、编制申请逐级审查递交、现场审查通过……当年12月31日,成功的消息传来时,张亚东长长吐了一口气。与此同时,由张亚东分管的曾经的后进部门,也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先进部室。

  如果说工作上的得心应手,还只是张亚东相互借鉴两地的管理经验实现了有效提升的话,那么一个突发事件的出现,却实实在在地对他来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2012年7月11日,时任光电集团北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西安北方光电科技防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李天新在某综合演练基地为部队进行技术保障工作中突然昏倒,因脑部大面积出血,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时年53岁。

  “李天新的办公室就在我隔壁,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英雄就在身边。”作为中国兵器集团“李天新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之一的张亚东坦言,“你只有真正沉浸在这种氛围里,才能深刻体会到李天新精神的出现是兵工人这个群体的必然,而我们每个人只是这种精神的千千万万个践行者之一。”

  这种内观与洗礼,让张亚东心中的那颗兵工报国梦,一步步沉淀得更加凝实与清晰。

  水到渠成

  仿佛一切皆水到而渠成。2013年7月,张亚东圆满完成交流任职的任务,回归平原光电,担任副总经理。

  然而,又仿佛如水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每每说起自己的成长与成功,张亚东总是强调自己“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步点,遇到了让自己发展的好平台”,而少言自身的努力。

  “当初进厂时,正是国防工业的谷底,困难的企业近乎发不下来工资。”张亚东说,平原光电在这个好时代里,也再次迎来了春天,企业销售收入从当时的几千万,已增长到近六亿元。企业先后通过了国防工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认证、GJB9001B质量体系认证、国家试验室认证,取得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总装备部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注册证书,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一级企业和生产现场管理“五星级单位”,并荣获了“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河南省绿色企业”称号。工厂技术中心先后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和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经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梁兵技能大师工作室。

  然而,这个当初大学刚毕业时,曾有在山西开煤矿的亲戚邀请共同创业,并有机会成为“煤老板”的张亚东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还能有什么发展,却是“企业不能只想着今天干好了,而必须想着明天怎么办?”

  “很多人都以为军工生产仍是计划经济,却不知道这个计划也是通过市场竞争,抢过来的计划。”张亚东说,原来是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但现在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引导着武器装备的设计,所以军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增强满足市场供求和部队装备的双重能力。

  毋庸置疑,军事装备产品的更新换代,已进入了“十倍速”时代。没有大的战略来支撑,军工企业就没有前途。张亚东说,2003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在工厂技术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北航——平光光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和“北航——平光博士后共建基地”。平原光电已经与国家级研究院所实现了产品的同步设计、同步工艺、同步制造,已经处在了国防科技发展的前沿。

  也正由此,平原光电今年的经营总基调定为了稳、改、调。“现在的258厂,是我们从上代人手中接过来的,也是我们从继任者手中借来的,我们有责任尽力为继任者打下一个好基础,搭建起一个好框架。”身处企业管理决策层的张亚东,目前负责基建、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这些涉及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头和尾,而他思考的方向也更加宏观。

  目前,平原光电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38岁,最年轻的中层正职仅30岁。张亚东说,“现在每天一睁眼,想到的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改革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是让下代人走得更平坦。”

  “人活着还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不能混日子。”张亚东还坦言,自己是一个不乐观,也不悲观的人。但平原光电作为一个老军工企业,传承的不仅是事业,还应是艰苦奋斗、居安思危的理念和思维。

  临近采访结束,张亚东告诉记者,每个企业的转型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军工企业在国家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背景下,是否更应该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思考明天的路该咋走?

  市青联常委、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亚东。 小 青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