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裕禄精神
是“正衣冠”的生动教材
从具体事情抓起
立行立改
谈心要把握关键
大权在握
忠厚传家说家风
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说家风
深化三个认识 坚定三个自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三个认识 坚定三个自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魏曰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认识道路的正确性,更加坚定道路自信

  道路是实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成为一代代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排除困难险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受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一系列外部考验,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创造了经济总量高位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中国奇迹,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一条经过实践充分检验的正确道路。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是多少代人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艰难和险阻,我们应当始终保持清醒和忧患,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认识理论的科学性,更加坚定理论自信

  理论是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近代以来,差不多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学说、主义,都在中华大地上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也没有在中华大地上真正扎下根来。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理论,关键要看这个理论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西方的那套理论,新自由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罢,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反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样,那些封闭僵化的观念,既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更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当学习好党的理论,将其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一种基本要求,深入研读,准确领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宣传好党的理论,让党的理论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要求上来,凝聚起推进党的事业的强大合力;实践好党的理论,坚持学以致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用党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三、认识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是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个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既积极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曾经一个时期,我们提起“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个话题,似乎理直气不壮,因为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差距比较大,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能从理论上阐释,还得到实践的充分印证;不仅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而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应科学、客观地去认识和把握,看全局、看整体、看本质,而不能只看到局部、只盯着一些枝节,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发展的、前进的,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改革来不断完善。我们应当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的全面深化,各方面的制度将会越来越完善,其优越性也将越来越充分地彰显出来。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作者系中共温县县委书记)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