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何京辉 丁爱红
春暖花开,武陟县广大农民又开始了春耕备播。令人惊喜的是,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田保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月18日,武陟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谢凤仙起了个大早,并带着连夜编好的农作物春季田间管理等宣传资料赶往詹店镇部分村。
在詹店镇张菜园村南的一块麦田里,谢凤仙一边看墒情苗情,一边和村民们交流着:“小麦拔节后到抽穗前既是条锈病、麦穗蚜的普遍发生期,也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佳时期。”
“谢主任,有什么好的预防办法吗?”村民张国臣焦急地问。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浇水施肥,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听着谢凤仙的讲解,一旁的村民不住地点头。
几块田地跑下来,已将近中午,谢凤仙不顾劳累,又直奔小董乡北耿村金源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理事长柴金平是全县有名的种粮大户,他家共流转1700多亩土地。
“肥施得怎么样?量够不够?”谢凤仙见面就问。柴金平连忙应声:“放心吧,按照您说的比例施的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在今年春耕备播期间,武陟县农委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组织60余名农技人员,对全县347个村进行分包指导,对100多个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进行上门服务。此外,该县还通过手机“飞信”的方式向全县1200名科技示范户发送农技信息。截至目前,该县小麦追肥25万亩,防治小麦纹枯病10万亩。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