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市已经全面展开。市委书记孙立坤提出的“六个贯穿始终”是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的关键,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突出制度建设,把建立长效机制贯穿始终。
群众工作是常态化、长期性工作,只有以科学的制度为根本保障,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从而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用制度建设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习近平同志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为作风建设从思想上定标,制度为作风建设从行为上立规,制度为作风建设从环境上造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把突出制度建设,把建立长效机制贯穿始终。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建设,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活动的成果能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活动之后能不能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是衡量活动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总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立长效机制,既是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又是历史传承、发展的必然归宿。
解决“四风”问题,改进工作作风,根本上要靠制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这揭示了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的根本原因。确保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最根本的就是形成制度成果,这最可靠、最有效。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总结“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将有效做法、管用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延续下去;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和工作漏洞,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一些规章制度,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当前,重点要建立健全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制度、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等,架起“高压线”、通上“高压电”,真正使制度成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硬约束。
实现作风建设长效化,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作风建设,使作风建设的成效长期巩固、经验长期坚持,形成作风建设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制度建设不是做文章,不能搞花架子。实践证明,一项制度要能够长期执行、长期发挥作用,首先制度本身必须是可以遵守、可以操作、可以监督检查的。那些内容空洞、程序模糊、要求笼统、责任不明的制度,只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无法落实到实践中,对工作毫无益处,群众也反感。要切实解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制度变“味”的问题;解决搞一阵风,执行缺乏一贯性,使制度变“松”的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转型攻坚和美丽焦作建设奠定坚实基础。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