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昨日召开
导 读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举行预备会议
聚力转型发展 打造美丽焦作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
第六十八次主任会议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举行
依法履职促发展 服务大局惠民生
同心同德谋发展 群策群力促转型
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
召开第三十九次会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法履职促发展 服务大局惠民生
—— 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综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杜 玲

  本报通讯员 刘 静

  承载着人民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即将走过5年履职之路。5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39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59项,对16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作出决议、决定36个,组织视察调研269次,收到代表议案建议825件,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4153件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常委会开拓创新、履职尽责的闪光足迹。

  围绕经济转型

  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是我市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统领一切工作的大局。2012年2月,省政府批准《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后,常委会及时作出了关于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决议,使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在全市近6000名各级人大代表中,组织开展了“我为转型示范市建设献良策、办实事、作贡献”主题研讨活动,收集到转型升级意见建议1500多条,解决实际问题900多件。在开展工作监督、审议工作报告时,常委会选准重点,着力推动“三个转型”:推动工业转型,听取审议关于以科技创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推动旅游转型,听取审议关于旅游业发展转型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推动城市转型,连续两年听取审议关于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进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在去年我市转型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常委会又成立6个调研组,深入27家市直重点工业企业调研,形成7篇调研报告,梳理出15项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为我市进一步谋划转型攻坚提供了决策参考。

  为促进中心城区发展,常委会连续三年跟踪督办关于加快我市中心城区发展的议案,听取审议有关中心城区发展的工作报告7项,与市政府共同探讨中心城区发展的实际问题,梳理中心城区发展思路。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出台《关于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定位、目标和布局,提出了推动城区跨越发展的计划。常委会还对市区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进行调研评价,促进了市区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围绕事关焦作新区发展的12个关键性问题开展专题询问,提高了建设新区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共谋发展的互动效应。

  项目建设是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常委会每年选择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展视察调研。2009年,对92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工作评议,提出了具体的评议意见;对县市区297个新开工项目开展视察调研,现场察看项目进展情况。2011年,成立工业、城建交通、商贸旅游等7个视察组,对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73个重点项目现场打分测评,提出了客观的评议意见。市政府对评议为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制定推进措施,促进了项目的进一步落实。

  5年来,常委会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金融改革、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等工作进行视察调研,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把饮用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和水系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作为监督重点,在促进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作用。运用审议、调研和办理议案等方式,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太极拳普及和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业教育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关注群众需求 推进民生改善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监督,力促我市关系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10年,常委会开展了民生改善情况调研评估活动,将140多项民生指标划分为生活环境、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状况、公共安全5个专题,深入调研,发放调查问卷2万多份,走访群众1600多人,查看民生项目85个,对收集到的9000多个民生数据,横向与我省兄弟城市作对比,纵向与我市近年来民生投入的变化作对比,形成5个方面的专题评估报告,为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摸清了底数、提供了依据。

  2011年,从感受普通百姓的民生需求入手,常委会开展了民生现实体验活动。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深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悄无声息中体验交通出行、就医就学、社会治安等状况,记下200多份民情日记,整理出人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120多条,直接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找准了推动民生工作的着力点。

  2012年,常委会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中小学生上学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展监督。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全面加强对超市、农贸市场、餐饮行业、食品加工和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管,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针对市区中小学入学难,建议完善中小学建设投入保障机制,搞好中小学规划和布局,逐步解决中小学生上学难问题;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建议提升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确保分配公平,尽快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2013年,常委会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集中供热、物业管理、背街小巷治理开展视察调研。在城市集中供热方面,建议市政府加快管网改造,扩大供热面积,让更多的群众享受集中供热;在物业管理方面,建议市政府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管,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居民的水平;在背街小巷治理方面,就背街小巷的路面硬化、垃圾处理、治安防范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维护公平正义 推动民主法治

  常委会积极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监督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大力发展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常委会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开展执法检查,支持有关部门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大力整改事故隐患,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维护和改善我市的交通秩序;对土地管理法开展执法检查,建议市政府加大滩区、浅山区、塌陷区、空心村、城中村的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更好地依法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法、劳动合同法、公路法、体育法、禁毒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人民防空法等16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配合全国、省人大常委会在我市开展近40次执法检查和立法调研活动,促进了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执行。

  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法院、检察院“四员”(法院的审判员、审委会委员,检察院的检察员、检委会委员)开展了工作评议,通过抽查卷宗、旁听庭审、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司法人员履职情况,人大代表面对面提出评议意见,跟踪监督整改情况,促进司法人员依法履职、公正司法。另外,还听取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判管理、社会矛盾化解、民事执行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民事行政检察、反渎职侵权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作出了关于加强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监督支持“两院”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司法公正、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

  常委会指导完成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主持完成了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落实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保障流动人口选举权、保证基层代表和妇女代表比例等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相统一,做好干部任免工作,5年来,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78人次,落实任命前法律知识测试、任命时表态发言、任命后颁发任命书等制度,增强了被任命干部的法律意识和公仆意识。

  创新工作载体 发挥代表作用

  代表是人大工作的力量之源、活力之源。常委会牢固树立代表主体理念,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构建联系代表平台,创新工作载体形式,代表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常委会组建了11个市人大代表联络组、31个活动小组和7个专业组,建立了106个人大代表之家,培训市人大代表453人次,基本实现新任基层代表培训全覆盖。在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86名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或选民进行述职,增强了代表的依法履职意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常委会精心选择主题,先后开展了应对金融危机、加快项目建设、推进转型攻坚、改善民生状况等一系列代表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身体力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据了解,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共督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825件。在办理过程中,坚持重点督办,筛选出与群众关系密切、带有普遍性的41件建议作为督办重点,由常委会副主任领衔督办、政府副市长牵头办理,落实责任,跟踪问效,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坚持“回头看”式督办,梳理出代表连续两年以上提出、未能解决的16件建议,与市政府沟通,共同研究破解办法,市政府拿出财力物力加大办理力度,促进了这些久提未果的问题得以解决。此外,坚持“三位一体”督办,即常委会、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共同参与建议督办,代表现场视察办理情况,新闻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不仅加大了督办力度,而且提升了建议办理的实效。

  5年来,我市代表建议落实率逐年提高。通过建议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农村饮水安全、城市公共交通、老城区燃气管网改造等代表和群众关心的一批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