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巨“变”孟州 率“先”孟州
2014率先看孟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千亿园区,跻身全国百强县,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奋力建设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巨“变”孟州 率“先”孟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右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左二)在孟州市委书记魏超杰(右一),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年(左三)等陪同下,在河南省中原内配公司调研项目建设情况。
  总投资10.8亿元的奥森人造板有限公司正在安装设备,投产后将成为省内最大的中、高密度纤维板连续平压生产企业。
  河南省中原内配公司入选全省百强,总投资15亿元的中原内配产业园三期工程即将完工。
  来自德国的专家正在中原内配公司进行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孟州市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总投资20亿元的河南省格林沃特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设备投入试运行。
  河南三丽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焦作30高,其总投资18亿元的年产50万辆电动车及配件项目设备正在安装。
  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相继建成投产,孟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跻身全省前十强。
  孟州市雯禹鞋业员工正在加工用于出口的皮鞋制品,孟州市进出口总额连续9年位居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第一位。
  河南德众公共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正式批复,成为全省第二家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
 
   

  前 言

  2013年,是孟州市应对挑战、苦干实干、砥砺奋进的一年:“一轴三区”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全省十强”产业平台初步构建,“一区十园”产业雏形加快显现。2013年,是孟州市印记深刻、成效显著的一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1亿元,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1亿元,增长2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9.1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26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52元,增长12.5%。孟州巨“变”!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之年,也是孟州加快转型、奋力赶超的关键之年。孟州全市上下将紧紧围绕“四个率先”的总目标、“四个孟州”的总布局,始终按照“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总思路,坚持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四个十大建设、九项重大改革”,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服务同步转型,产业、人才、环境同步提升,城市、镇村、民生同步发展,奋力建设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早日实现“三大梦想”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孟州率“先”!

  2013巨看孟州

“变”大啦!

  “大平台”。围绕高新区发展,投资17.1亿元,先后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4个,建成道路、供水管网、天然气管道等71.2公里,投用省级摩擦材料检测中心等重大设施6个。德众公共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正式批复,成为全省第二家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产业集聚区成功跻身全省十强。

  “大产业”。围绕培育一批百亿特色集群,规划实施了汽配、皮毛、循环经济、生物化工等十大园区,新建续建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3个,其中投资超10亿元13个、超亿元50个,累计建成114个。汽配、生物化工2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98亿元、169亿元,循环经济、港台、电镀、皮毛4个园区加快推进,石化园区获得上级正式批复。

  “大孟州”。围绕“一轴三区”城市格局,投资6.2亿元,实施城建基础设施项目12个。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商务中心区规划加快编制,以黄河大道为发展主轴,涵盖老城区、新城区、商务中心区协同发展的中等城市框架正在加速构建。

  “变”强啦!

  工业转型强。深入实施“36833培育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工程”。建成了河南省首家羊剪绒加工技术院士工作站,18家企业入围焦作市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中原内配、金山化工成为全省百强,隆丰皮草、华兴生物等5家企业入选焦作30强,飞孟金刚石、三丽电源等4家企业入选焦作30高。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对外开放强。全年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224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2.7亿元、外资6850万美元。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豫农生物产业园、港台产业园、宝钢再制造、林德煤制氢、万众分布式能源等6个重大项目先后签约落户。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7.26亿美元,其中出口4.13亿美元,连续9年居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第一位。

  现代农业强。围绕构建“30万亩大粮仓”和培育现代农业“十大集群”,建成万亩示范方2个、千亩示范方8个、百亩示范方6个,新发展平康养猪、鸿基养鸭、康达尔养鱼等农业产业基地6个。全市土地流转面积总计达到20.2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3.3万亩,畜禽存栏数达到216.1万头(只)。

  旅游产业强。依托孟州“一文一武一美一仙”的历史文化和太行山余脉的独特生态资源,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启动了韩愈文化产业园、黄河丰润园、黄楝树景区、古孟州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改建了大定路南延、吉祥大道等旅游快速通道,孟州旅游产业正在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变”美啦!

  城市美。完成拆迁5.45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7万平方米。新上、续建开发项目11个,总建筑面积达122万平方米。碧水云天、唐人公馆、升龙华府等一批精品楼盘建设快速推进,全市新增高层建筑50余栋,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

  社区美。按照“五种模式”规划启动了十大社区建设,建成社区住房32.6万平方米,1838户农民圆了进城梦。长店社区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成为全省新型社区的示范工程;滨河新村建设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原内配产业社区开创了集居住、公寓、商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开发新模式。

  环境美。完成大定路、韩愈大街、合欢路3条道路和15处街头空地的绿化亮化,建成苗圃花卉示范基地1000余亩,新增造林7280亩,全市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分别提升至24.4%、32.8%。黄河大道改造工程荣获河南省市政工程金杯奖,旅游大厦获得河南省建设工程中州杯奖,孟州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设施美。陆续投资9.2亿元,开工建设了市直第二幼儿园、河阳社区幼儿园、滨河新村幼儿园以及河雍、大定2所小学,实施了中心医院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启动了新一中等多项文体设施建设。全年房产成交量达到2018套,比上年增长105%,城镇化率提高至43.01%。

  “变”靓啦!

  保障靓绩。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高中阶段全免费教育;在焦作率先按全额工资12%的标准为公职人员缴纳了住房公积金,落实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再次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和环卫人员工资待遇,继续向全市6000余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补贴;启动了文公新苑社区等一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教育靓质。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165人,一、二本上线率增幅均居焦作六县市第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累计新建改建公立幼儿园30所,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

  卫生靓惠。“先住院、后结算”诊疗服务模式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就医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全市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体检。

  孝老靓敬。2所老年公寓和1所社会综合福利中心建成投用,困难帮扶志愿者行动全面实施,郭欣欣获得“中国好人”“河南省孝亲敬老十大楷模”称号。

  就业靓效。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7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253人、困难人员再就业826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7213人。

  计生靓先。计生家庭老人免费入住养老院政策有序实施,计生工作连续10年保持“国优”荣誉称号。

  平稳靓安。深入推进“平安孟州”“法治孟州”“安全孟州”创建,再次被评为安全河南创建示范先进市,连续1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市称号。

  “变”优啦!

  行政行为优化。深入推进了简政放权,下放精简行政审批项目138个,精简率达45%。实行了副市长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开展了部门、乡镇(街道)负责人电视述职活动,开辟了《向人民报告》《行风效能聚焦》等述职专栏,主动把各项工作置于人大监督、人民监督之下。

  机制体制优善。探索推行了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设立了财政、环保、国土、科技、国税、地税等8个职能分局,高新区科学发展的机构支撑初步形成。健全完善了目标考评体系,实施了分级分类考核制度。深入推行信访事项公众评议制度,累计召开听证会、评论会7场,一批信访积案得到了有效化解。

  要素保障优厚。五大投融资公司保持高效运转,鑫桥投资管理公司正式开业运营,新三板上市、区域集优债发行等工作快速推进,全年融资达52亿元。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高效推进,全年争取用地指标7200余亩,成功跻身全省首批人地挂钩试点市。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4名,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180人、创业培训540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1800人次,困扰企业的“一高两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