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史占河
食盐是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碘缺乏地区,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加碘食盐的推广力度,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所有的医生又都谆谆告诫:高血压患者切忌多吃盐;心脏病患者不宜多吃盐;肾脏病患者一定要低钠饮食;吃盐多,会加剧哮喘的发生;吃盐多,对更年期妇女不利……
基于中国千百年来饮食总是习惯于“咸香”的前提,碘盐可以有效预防碘缺乏病,而盐多则又危害健康。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却无法取舍,吃盐和不吃盐的难题如何解决?在科学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低钠盐应运而生,少吃盐、吃好盐成为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
低钠盐与普通碘盐相比,最显著的特点一是降低了钠、二是添加了钾。食盐中,导致咸味的其实是氯离子而非钠离子,所以减钠后的低钠盐基本不减咸,能满足人们对“咸香”的口感追求;更重要的是,低钠盐在让人们对钠的摄入量减少的同时,摄入更多对人体有益的钾,可谓避害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