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更银
柳树林就像是一个梦,自小就在我脑海里萦绕。那里有许多经得起打量的美丽,一旦你进入它的秘境,真的会为之深深迷恋。
春打六九头,人们所熟知的杨柳风就要来了。
柳条上暗藏着无数“青眼”的叶蕾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爆开了。每当柳芽萌出时,许多人都会结伴去采摘柳芽,新鲜的柳芽用开水稍微烫一下后放冷,加上麻油、食盐、葱、蒜、醋拌匀当菜吃,或者将晒干了的柳芽储存起来,随便什么时候就可以做柳馐菜汤吃。
东北乡一带,柳叶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做柳叶儿茶用。在东北乡乃至在整个怀县,老百姓之间在议论谁家日子过得不错,就会说:老杨家的茶饭好得很呢!相互评论谁家的日子过得好坏,就是用茶饭得好坏来衡量的。茶被安排在饭之前,我想可能是人们认识到生命中更离不开的是水吧!
柳树也离不开水,离开水就长得不旺。凭仗村周围都是柳树,柳树恩养了一代代的凭仗村人,柳叶可以食用,亦可泡茶,还可治病。
在凭仗村端午这天的一大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割艾或采茶,这里的茶指的就是柳叶儿,凭仗村在柳林的深处有一个绝好的柳叶儿“茶场”。
离村子大约三四里地,有一个经年不枯的大水潭,水潭有三十多亩大,传说那个水潭是黄河故道的正河底,东西长南北窄。黄河“搬走”的时候,给凭仗村的百姓们留下了这个大大的水坑,夏天水多,冬天水少,但是从来没有干枯过。因为水潭的周围有不少的芦苇,当地人都把这个水坑叫做苇坑,东边的叫大苇坑,西边小一点的叫小苇坑。大苇坑和小苇坑在夏天雨水多的时候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有一个树王分开来,树王有三抱多粗,现在还长在凭仗村的北地呢!
生长力也很旺盛的芦苇斗不过随遇而安的柳树,稀稀拉拉长不出势头来,蓬茸的茅草却填满了柳树与芦苇的空隙。铺天盖地的柳树林中突然出现一片空旷的水域,已经令人十分地欣喜,而水中的秘密和水坑边的芦苇,又给了人无尽的遐想。
望月天,茅草长到膝盖那么高,十几岁的一帮孩子经常来这里玩耍,一声“卧倒”,霎时,只见满眼的风从茅草上过,却不见了人的踪影。野生的鸟有的是随季节迁徙来的,有的是常住户,往往都是这些鸟的惊起暴露了孩子们的踪迹。
水涨水落,使得这片柳树很特别。这里的柳树有着树的模样,不像那些椽柳,这些柳树一棵一棵错落无序地分布在苇坑周围和浅水域里,拱卫着他们的树王。在每棵树离地一到二尺高的树身上,都长有一蓬树根,那是望月时的水平面。柳树不怕水,要是其他的树早就该泡死了,顽强的柳树却又在水面上生出根来,还准备更好地繁衍生息呢。水落根不死,柳树也有气根?
这片柳树还有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里或大或小的柳树都是自己长出来的,周围无边无际的柳树林都是这片柳树的子孙,都是苇坑中那个树王的子孙,都是人们最早来这里砍下的柳枝插地后经年月的轮回而柳荫匝地的。这片神奇而潮湿温润的土壤,没有辜负三月飞絮的情种,来年春天,亿万粒柳树种子的幸运儿,会在不经意间从茅草丛中拱出来。
这由柳种而生的柳树苗子当年娇嫩得很,长到端午时,也不过离地面三尺来高。直直的小柳苗有筷子那么粗,不枝不蔓一个劲儿地往上长,皮是绿红绿红的那种红。叶子也好像很娇羞的样子,两端尖削,叶边缘有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是绿灰白色,舒展的叶子后面还有托叶,此时这些柳叶就是做柳叶茶的上好原料。
传说,端午这一天的五毒虫是要躲起来的,采茶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不用顾忌会有长虫和赖毒蛤蟆还有蝎子的侵扰与惊吓。拂晓时,迷蒙的薄雾笼罩在苇坑沿那葱郁的柳树上,整个柳林的清晨还沉浸在朦胧的雾霭中,浓重的露水打湿了采茶人的衣裤,三三两两到这里采茶的人低声窃窃私语着什么。突然惊起的野鸭,扑扑棱棱连跑带飞冲进苇丛深处,也着实吓了她们一跳。随后周围一阵爽心的大笑后会马上接着说:快看看,会不会有鸭蛋!
采来的柳叶茶是要趁早晾干的,但为了保留色香味却不能暴晒,凭仗村的人会将柳叶摊在洗净的竹帘上,一天翻动三四次,要不了几天柳叶就干了。不需要再怎么炮制,柳叶茶的得来就是这样的原始。
客人来了,就有柳叶茶了!
用柳叶儿泡成的茶,观之清香,饮之可口,经常饮用还可以防治黄肿病和筋骨疼痛病。秀才院的老谢头家里有一本古书,古书上说柳叶当茶饮主治“风水黄症,湿痹挛急,膝痛”。村内净土寺的主持老方丈到现在仍用柳叶和茶叶混合制成“消灾延寿茶”自己饮用或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