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近日报道,沈阳市于洪区发生校车补贴被冒领事件。16辆校车实有座位228个,向教育部门申报补贴时,座位数却变成了536个,以此多冒领财政补贴近10万元。尽管目前于洪区教育局已经责成涉案的校车公司加强整改,返还多领的补贴款。但此事暴露出的问题,不仅是校车公司的弄虚作假。
据报道,涉案的雨露校车公司不仅错报座位数,而且有车主反映部分挂靠在雨露公司的校车压根儿就不在于洪区接送学生,却也在于洪区冒领运营补贴。面对此问题,不知监管部门该如何解释,校车公司对此该如何言辞?
虚报冒领补贴如何盖到了6个章?据报道,当地规定,每台校车都要提交包括所载人数及行走路线等信息在内的申请材料,还需经过教育、公安、学校、交通等6个部门盖章审核才能获得补贴。那么,这些手拿公章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审查该校车的相关资料的?是相关审查程序有纰漏,还是有关工作人员的失职?
2012年,《校车安全条例》的通过实施标志着我国校车制度的初步建立。近几年,不少地方政府的确开始投入资金,或直接为学校购买校车或为社会化的校车公司提供补贴。但地方政府舍得为校车花钱,只是走了校车从无到有的第一步,重点还在后面,即日常的运营管理。
冒领补贴一事系当地车主举报,为何校车管理部门没能主动发现?当地的校车管理,还存在其他问题吗?当地管不好资金,能管得好校车的运行和安全吗?有事实为证:2013年10月30日,湖南岳阳县3名小学生在赶住校车的路上被绑架(最终被“撕票”),校车司机没接到这3名学生却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家长,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手机没电”,而校车到学校后,学校也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
另据媒体报道,2014年3月份就有江西鄱阳、青海西宁、吉林松原、山东枣庄、陕西渭南等地出现校车超载事件,湖南株洲还发现一起无资格人员驾驶校车上路的违法行为。这些新闻警示我们,现在比有没有校车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怎么才能管好校车。
6公章拦不住校车冒领补贴,折射出当前部分政府部门财政资金支配管理中的漏洞,更会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纳税人中间下降。此外,有关部门需尽快回应质疑,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付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