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涛
自3月26日零时起,杭州限牌谣言终成事实。此前,杭州市治堵办对于限牌还曾多次辟谣,表示杭州公共交通体系以及路网建设尚不具备限牌条件,限牌之前也还有限行升级等治堵措施,并认为这是车商为了刺激消费进行的炒作。
其实,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无论限牌也好,还是限行也罢,都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手段。毕竟,交通拥堵有着其系统原因,只有提高道路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才是治标之本,又岂能一限解千愁。
一纸限牌令,可谓前可见上海之兴叹,后能望南京之惶惶。上海作为 汽车保有量第二大城市,交通情况还算不错,限牌作用明显。然而,结果就是让为梦想奋斗的普通民众望车兴叹,路上的车也不会因此少多少,实施牌照拍卖除了能长期增加财政收入,并短期控制机动车数量或增长速度外,并不能缓解交通拥堵。与之对应的是,在杭州对小车限牌后的第一个周末,南京车市则出现“爆棚”。有些4S店的销量是上周末的两倍以上。有媒体记者探访发现,不少经销商借机促销,甚至有车商减少了优惠幅度。
其实,寄望于一限解千愁的,又岂止是交通治理一个难题。如此简单粗糙的“限字令”“禁字令”,在你我身边可谓屡见不鲜:街头巷尾的马路市场既然规范不易,那就马上取缔,一取了之;组织学生春游,容易发生安全问题,那就下个不准出游的通知,一禁了之。如此将容易“惹是生非”的一棍子打死或进行限制,不仅不是解决之道,其结果也只能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容易造成误伤,因噎废食。比如,假如“限牌令”为各大城市所效仿,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汽车工业的发展,甚至会让一些人钻空子以此牟利,诱发社会矛盾。
让我们把话题拉回到杭州限牌的新闻中,部分网民对此就在质疑有关部门诚信的同时,也对限牌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希望有关部门在面对各种行政难题时,能否不要简单一禁了之、一限了之,能否多一些改革创新思路、多一些人本思想?而笔者更愿在限牌之后,看到有关部门更有作为,比如可将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作为政府大力举办的实事,真正落到实处;借鉴好的、快的打车经验,提升出租车的运营效率,缓解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