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唯有牡丹真国色
出 家
瞻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桃 花
论 乡 愁
山阳风流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 家

作者:□李相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老牛从厂子里退休已有十几年了。这些年,他厌倦了市区的世俗繁华,总想落叶归根,回城外的老家去清净几天,安享晚年。

  老家在城北,太行山脚下一处很深的山坳里,村名旮旯窑。

  二十几年前,村里统一整修街道,说他的石头房子碍事,给扒了两间。当时老支书牛满仓也给他立了字据,明文承诺,再盖房时,老牛可以把院子向后边挪一下,扒多少房子就给补多少宅基地,并声明此字据永远有效。

  几年前,村里再次拓宽街道,把拆剩下的那一间石头房子也给扒了,只剩下了一个院圐圙。这回村里可是连个招呼也没打。

  相邻的堂弟孬蛋就势在他的院子里种了几棵桐树,围了猪圈,垒了鸡窝,搞起了家庭饲养。

  前年冬天,老牛回家一看这架势,赶紧对堂弟说:“孬蛋,哥年纪大了,想家了,寻思着把房盖起来,麻烦你把地儿给哥清清吧。”

  堂弟当时没说啥,挺痛快地就应承下来。

  没几天,孬蛋就把桐树给刨了,两头猪连同几十只鸡也给卖了。

  过罢年,老牛赶紧联系工人,准备材料,只说天一暖和就开工盖房。可等他回家一看,顿时傻了眼:自己的院子堆满了灰沙,院门口还卸了几车砖。一问,是堂弟孬蛋几天前刚卸在这儿的。

  老牛激动地登门道谢:“兄弟,你咋没给哥打个招呼就把料给备下啦?”

  孬蛋摆摆手,局促不安地说:“哥,村里说这地方不是你的,让我先用着。我这院儿的厢房也快塌了,就说今年春上把房整整,这就先备下点料。”

  老牛一听急了眼,立马找到村里。新上任的支书牛根儿论辈分还是他的晚辈,一见面客客气气地递给他一根烟。老牛接过来一看,还是大中华呢,就没舍得抽,夹到了耳朵上。

  新支书自个点着烟,猛吸了两口,悠悠地问道:“伯,有啥事哩?”

  老牛说:“牛根儿,我的院子我能不能盖房?为啥村里说不是我的地儿?”

  新支书问:“伯,你多大从家出来了?”

  “十六啊,咋啦?”老牛满头雾水。

  新支书又问:“你在市里有没有房子?”

  老牛一听就炸了:“我市里有没有房子关你屁事!我再有房,村里也不能占我的宅基地啊!当年老支书牛满仓可是给我立有字据的!”

  “伯,你别说了!我去乡里问过,你手上的字据早就过了法律时效,没用的。”新支书丢掉半截大中华,用脚使劲拧了两下。然后又点着了一根,深深地吸上一口,又眯着眼睛吐了出来。

  老牛这回可是真急了:“我说牛根儿,这做人说话可是要凭良心的。别说我有字据,就是没有这个字据,我的宅基地你村里也甭想弄走,这村里的老少爷儿们都能给我做证!”

  “不对吧,伯。我咋听俺爹说这块宅基地是恁大爷爷家的,你当年可是过继给恁大伯了。这按老规矩讲,一男不能继承两门的东西啊,是不是?”

  “根儿,这你就不知道了,俺大爷爷家没儿子,我当年是正经八百地过继过去的。至于俺大伯只是照顾我而已,压根就没提过继的事儿。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老皇历,你咋能倒腾清楚!”

  新支书一听,腾地站了起来:“伯,我说一句不客气的话,你既然没过继给恁大伯,那你咋能说恁大伯的房子就是你的呢?”

  老牛登时就噎住了:“那,那,那反正你不能占我的宅基地,不然我就去县里告你!”

  “伯,随你告,你就是告到北京,最后还得转到我这儿来处理。咱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你在外边工作几十年了,这些年也没给村里做过任啥贡献。不管是修路还是建学校,人家在外头工作的人都往家捐款,就你一毛不拔。那年家里人用了你大伯房基上几块石头,你还回来要走了八百块钱。啊,你现在要回来盖房啦,这村里的工作我是做不下哩。”牛根儿终于摊牌了。

  老牛这下才明白了船歪到哪儿啦。

  说来话长。老牛父辈弟兄四个,他爹排行老二。老牛九岁时爹就病故了,娘又是个残疾人,无法养活他们兄妹三个。爹在世时,就把老牛过继给了本族头门儿的大爷爷家,大爷爷家原有个独子幼年夭折,几个姑姑家日子又过得凄惶,没人养得了过继过来的他。只是应个名儿,续个香火,继承了大爷爷家临街的几间石头房,也就是现在争执的这个院圐圙。

  老牛的大伯也是膝下无儿,早年有老牛他爹时,哥四个就商议好把老四家的大儿子,也就是孬蛋的哥哥过继给老牛的大伯。

  如今老牛没爹了,大伯就做主领养了老牛,老牛的兄弟由老三家领养,老牛的妹妹仍由他的残疾娘带着,这样大家都能有个活路。

  没成想,老四家不愿意了。孬蛋他娘高低不许让大伯领养老牛,一则害怕自己过继去的大儿子被老牛争食,二则害怕日后老牛争大伯的遗产。自家领养老牛又不愿意,让老三家领养两个男孩也不合适。结果是不了了之。

  从此,老牛跟着大伯,孬蛋他哥也就没再过去大伯家生活。后来,老牛长大,到市里当了工人,并把大伯养老送终。大伯留在村头的几间破房,也因为年久失修最后塌成了一堆石头。

  大约七八年前,牛根儿他爹拉着自己的连襟、老牛的堂弟孬蛋,从市里承揽了一个工程,为一个大企业的领导,在本村的向阳坡上,修建了一处风水上好的豪华墓地。这在当时可是要挣一大笔钱的。

  建墓地缺少石材,孬蛋做主把大伯家的那一堆石头用到工程上。牛根儿他爹多了个心眼儿,提醒孬蛋好歹给老牛言语一声,免得落埋怨。

  孬蛋脖儿一梗:“咋啦,那是他的房?那是俺亲哥的房!只管用,别怕。”

  用大伯房上的石头建墓地,在农村是个很不吉利的事情,况且还挣了一大笔钱!

  老牛终了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他拉上大伯的两个女儿回家兴师问罪。

  孬蛋与他哥结成联盟,寸步不让。牛根儿他爹却因为儿子正竞选村委会主任,怕影响不好,悄悄拿了八百块钱塞给了老牛。

  老牛给大伯的两个女儿一人分了两百,留下四百给大伯风风光光办了个十周年。

  老牛是风光了,可是孬蛋的媳妇和牛根儿他娘,这亲姐儿俩就此给老牛结下了仇。

  这不,老牛回家盖房要孬蛋腾地儿,孬蛋三下五除二就给落实了。可是孬蛋媳妇儿把这事儿给姐姐一说,牛根儿娘不乐意了:“咋?他想盖房就盖房,他想要地就要地?他大伯的房他要,他大爷爷的地儿他也要?他个城里人咋恁气势哩?牛根儿,娘把话给你撂这儿,不中!”

  于是,孬蛋媳妇儿就逼着孬蛋进料、拉砖、占院子……

  老牛知道女人们难对付,索性拿着老支书的字据到乡里、县里,上访、告状。无奈他既无房产证,又无房屋等地面附属物,更无农村户口,这官司还真没人愿意接。

  这天,老牛路过本地著名的圆融寺,烧香拜佛后,跟一戴圆眼镜的胖和尚聊起了自己的烦心事。

  “阿弥陀佛!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施主今日所获,皆为自己所作。”胖和尚劝老牛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您还得从头做起,化恶因为善因,才能变恶果为善果。”

  老牛似有所悟。胖和尚又如此这般给他点悟了一番……

  到了这一年清明节,往常很少回家扫墓的老牛突然回来扫墓了。

  牛家的祖坟黑压压的一片。上坟的人很多,有熟悉的面孔,也有陌生的容貌。老牛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打了招呼。

  中午,老牛在村头的小餐馆里置办了几桌酒席,挨家挨户请了本族有头面的男人。孬蛋两口和牛根儿爹娘,同老牛坐在了一张桌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牛举杯讲话:

  “各位老少爷儿们,我牛某人不才,在外工作几十年,从未为家乡作过贡献,反而造了不少孽。如今年老体衰,却想叶落归根了。可是,可是,我发现我已经没有资格再回这个家了……”

  话语未落,老牛已是老泪纵横。

  “今天借着清明节大家伙都在,我请大家吃个饭,一来弥补一下多年来亏欠大家的情义,二来当大家伙的面认个错,我当年不该向牛根儿他爹要那八百块钱……”说着,老牛摸出一个信封放在了牛根儿他爹娘面前。

  望着一桌目瞪口呆的乡亲,老牛又摸出来一个大大的信封,说:“三来我想把准备盖房的这几万块钱,捐给村里建学校,或者是盖个老年人活动中心……”

  老牛抹了一把老泪,战栗地继续说道:“我老了,真的想念大家伙了。既然大家接纳不了我,我想我还是去圆融寺……出家吧……呜呜……这样可以离家近一点,想家了也能望上一望……将来死后……希望老少爷儿们……能……能给我一个埋骨灰的地儿就行了。”

  说罢,老牛向大家鞠了三个躬,转身离开,直奔圆融寺而去……

  半年后的一天,牛根儿和孬蛋结伴儿来到了圆融寺,找到正在扫地的老牛。

  牛根儿掂着那个装钱的大信封对老牛说:“伯,你别回家盖房了。咱县里搞土地整理,在山外建了个新城镇。县上的人来咱村征求意见,说按人口数和宅基地面积,可以自由自主置换新市镇楼房。大家伙投票通过了全村整体搬迁的方案。那块宅基地也给你置换了一百多平方米楼房。你这几万块钱,还是拿回去搞装修吧。”

  孬蛋也赶紧劝道:“就是就是,哥,咱不出家了,咱还是回家吧……”

  老牛正发愣时,突然传来一阵哈哈大笑。“不出家,怎么能回家呢?不回家,又怎么能出家呢?”戴圆眼镜的胖和尚从大肚子弥勒佛的后面,慢悠悠地转了出来。

  老牛喃喃道:“回家……出家……”

  “阿弥陀佛……”胖和尚唱了一个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