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大爷,输完液我推你到院子里坐坐。”“阿姨,我先陪你进行康复训练,然后再输液。”……轻声细语的问候、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贴心周到的护理服务,让住在市中医院疼痛康复科的患者感到很温暖、很满意。
市中医院疼痛康复科位于解放中路与新华街交叉口东南角,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周围居民就医提供了便利条件。今年50岁的林先生去年11月份因突发脑出血在我市一家医院做了开颅手术,术后休息了一个月,左边身体仍完全没有知觉,生活几乎无法自理。今年1月份,林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离家不远的市中医院疼痛康复科接受康复锻炼和后续治疗。根据林先生的病情,该科医生为他制订了康复计划。“患者的康复护理很重要,针灸、拔罐等都要准确找到穴位,用训练仪器锻炼时,护士要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市中医院疼痛康复科护士长陈红霞说。
经过近3个月的康复治疗,林先生和家人收获了喜悦。“左边身体的感觉越来越好,刚来的时候完全没有知觉,后来慢慢有了知觉,胳膊能抬起来了,腿也能迈步了,现在穿脱衣服、吃饭、上厕所等都能自理了。”采访时,林先生的家人说,“他的生活能够自理是我们全家人最大的心愿,不仅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还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市中医院疼痛康复科是我市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集疼痛、针灸、推拿、康复为一体的中医特色科室,设有康复训练大厅、针推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理疗室、言语和吞咽治疗室、艾灸室、疼痛治疗室、康复评定室等。该科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充分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为基础,在广泛开展针刺、艾灸、头针、耳针、舌针、电针、浮针、火罐、平衡罐、刺络放血、梅花针、芒针、自血疗法、皮内针、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推拿治疗等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疼痛神经阻滞及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如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关节松动术、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平衡能力测定及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各种物理治疗技术等,形成了一套以中医特色合并康复治疗为主,辅以现代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中西合璧,优势互补,疗效更佳。
“发生在患者身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我们都得观察到,以便配合医生的下一步治疗。”该科一名护士说,患者的每一次外出诊疗,都要有护士专门陪护,确保万无一失。
此外,该科成立以来还推出了很多优势治疗项目,包括颈肩腰腿痛及内科疾病的治疗、中风的康复、帕金森病的康复、脊髓损伤的康复、骨折和创伤的康复、面瘫的康复等。这些优势诊疗项目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确切。比如,对于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和创伤后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应用针刺、艾灸、理疗及关节松动术、运动训练等方法,能够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由于前来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该科护士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护理服务,从病房的安排、康复锻炼、输液治疗等方面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位患者都满意。“这里的护士很负责,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开展个体化护理,我需要锻炼行走,护士每天都帮助我进行爬楼梯锻炼,在这里进行康复治疗我很放心。”采访时,一位脑中风患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