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讲述道德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
温县:做优环境助推跨越发展
现代农业看孟州
图片新闻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召开
我市加强律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深化“四个国土” 践行“四保一促”
黄河水引到家门口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水引到家门口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4月8日,记者在引黄入焦干渠沿线采访时看到,从武陟驾部控导工程第三十六号坝引来的黄河水,如同母亲甘甜的乳汁正滋润着粮田沃野,乡亲们或抽水灌溉,或引水补源,或取水浇树,他们说:“引黄入焦工程不仅是景观、生态、稳粮工程,更是民生、德政工程。”

  “河南省分配给我市的年引黄指标是1.76亿立方米,而我市实际每年引水总量只有0.4亿立方米,大量的引水指标白白浪费。”市水利局工程建设科科长刘文成对记者说。

  为了把黄河水引入焦作,去年,我市从发展、生态、稳粮、补源、民生的战略高度打响了引黄入焦战役。今年1月8日,奔流不息的黄河水,终于按照我市人民的意愿,被成功引入城市水系,承载几代人的引黄、沁河水入焦变成现实。该工程全部建成后,年可引黄河水33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不仅为粮食安全提供水源保障,缓解项目区内水资源紧缺状况,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二、三产业提供用水,而且还将为大沙河提供稳定的生态景观水源,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沿引黄入焦沁北干渠北上,记者在武陟县小董乡南归善村、宁郭镇大油村等地看到,许多群众正在利用清澈的干渠水浇麦、补源。

  在武陟县三阳乡西尚村引黄干渠旁,村民们正在用大水泵从干渠里抽水灌溉麦田。西尚村位于郇封岭地下水漏斗区,过去打机井,一般都在120米以下,一眼井要花费三四万元。该村群众刘世歧说:“全村2000亩地用机井浇一遍,不但成本高,而且时间还长。引黄入焦工程建成后,黄河水流到了家门口,实现了自流灌,省人、省钱、省力。村民刘生祝说:“现在有了黄河水,全村统一浇地只需要三四个人,全村的地浇一遍只需半个月左右。过去用机井浇一亩地要花20元,如今用河水浇一亩地只需要5元。”

  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宁郭镇桥湾村,记者看到,七八米宽水面的引黄干渠两侧到处可见挖坑、植树、浇地的群众。黄河水流到了桥湾村,给该村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该村干部陈春梅说:“穿过俺村的引黄干渠有1公里长,北到生态园,南至郑焦高速公路,干渠水面最宽处有20多米。引来了黄、沁河水,给俺村带来了三大好处:可以自流灌浇地,省钱、省力又省时;地下水位由原先20米深上升到七八米深,过去报废的机井又能用了;市里要在俺村干渠两边栽绿化带、建亲水游园,今后乡亲们的生活环境会更美。”

  记者站在市迎宾路大沙河桥头朝东西两侧观看,一条宽120米的景观水面展现在眼前,一河清水碧波荡漾。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宋东卫说:“大沙河的清水就是从黄、沁河引来的。等到大沙河工程全部建成后,黄、沁河水可通过这里直送城市水系,向正在修建的灵泉湖、翠云湖和新河供水,打造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