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抓项目,转型提升谋发展。
在为期三天的2014年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我市在豫北五市排名第一,创下历次观摩评比的最好成绩。在日前召开的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被评为“十强”“十快”和星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集聚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如此佳绩,难能可贵。何以取得?产业集聚坚定不移,转型发展快马加鞭。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强化“一个载体、三大体系”,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突出机制创新、突出科技引领、突出招商引资。如此持续而为,如此接续奋斗,我市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产业集群快速扩张、创新驱动明显增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产城融合效应凸显的良好态势。
经济学家说,区域经济发展有一种“增长极理论”,即一个区域内优先增长的先发部分被称为增长极。一个增长极在形成过程中,会吸附诸多生产要素,使其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
产业集聚区,就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规模激发效应,集聚产生嬗变。打开焦作经济版图,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怀川大地上。5年励精图治,5年快速发展。5年来,产业集聚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新生到成熟的成长。如今,一个个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产业集聚区,不仅成为开放招商的“主阵地”,还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引擎”;不仅成为转型发展的“承载区”,更成为城镇居民就业增收的“主产区”。
成绩面前,我们尤须头脑清醒。当下,面对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且不说和先进地区相比,即便与周边兄弟城市相比,我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战略、理念、质量、速度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在全国找坐标,在全省谋位置,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打造城市转型“升级版”,产业集聚区是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做活园区的必然选择。
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是转型示范的长远战略举措,也是当前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变革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实事求是地说,我市的产业集聚区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我们要继续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增强吸纳和竞争能力,努力实现更快速度、更好质量发展,将其打造成焦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就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快发展的巨大引擎,作为改革开放的主要窗口,主要精力向产业集聚区倾斜,生产要素向产业集聚区汇聚。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就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强力实施高成长性产业提质加速、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三大工程”,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集群化。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就要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创新体系,继续推行创新券、贷款贴息制度,扶持纳税百强、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就要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突出抓龙头、育集群,继续围绕培育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78个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就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就要进一步健全推进机制,继续实行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包责任制、“七个一”工作推进机制,落实“项目不落地、帽子就落地”要求,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并联审批制度。
规模激发效应,集聚产生嬗变。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让我市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凸显,带动了功能集合构建、农民向城镇转移,践行了“三化”协调的发展理念。而在产城互动的带动下,一座座宜居、宜业的新城必将呈现在世人眼前,引领着焦作在产业集聚的发展中跨越发展、快速崛起。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