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胖孩儿,店门口打扫的挺干净的,不过店外的东西还是收拾收拾吧!”
“好的,我这就把东西搬到屋里。”
4月10日上午,中站区城管局城管大队队长李喜全在市解放路上巡查时,看到胖孩电动车修理店门口摆放着电动车充电设备,随即提醒店主把设备搬到店内。
胖孩儿姓王,在中站区从事电动车修理已经有些年头了,前几年他还没有固定的店铺,而是在路边摆摊儿。那时的李喜全和胖孩儿,别说打招呼了,一见面,那是一个追,一个躲,有时候甚至发生争吵,而现在,他们说话都很客气,胖孩儿也十分配合李喜全的工作。
“以前他在许衡公园门口摆摊儿,是有名的‘钉子户’,我们撵他走,他就和我们耍赖。前几年这边建起了门面房,我们找了这家店铺让他经营,他十分感激。”李喜全告诉记者。
既不能让小商贩流动摆摊,也要给他们生活出路,怎么办?李喜全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探索,他在巡查中运用亲情执法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商贩,变管理商贩为服务商贩。像胖孩儿这样见证城管部门主动服务的商贩在中站区还有很多。
老许是中站区李封二村村民,由于家境贫困,他就走街串巷卖起了糖葫芦。
“那时候我们在街上巡查执法,看见他占道经营,就去阻止。一开始,他推着三轮车就跑,看见我们就跟见了敌人似的。后来,他索性不跑了,你劝他,他也爱答不理的,有时候甚至要跟你动手。”李喜全说,“有段时间真的是到了剑拔弩张的状况。”
李喜全无奈,到老许家里进行走访后才知道老许的妻子瘫痪在床,生活十分不易。
“老许曾经在村里担任过民兵连长,正好我也当过兵,我们一下子就找到共同语言,彼此的隔阂也消除了。考虑到他家里的实际情况,我就在街上给他找了个固定的摊点儿。以后在街上遇见,他还向我竖起大拇指,主动向我打招呼。”李喜全说,“城管和小商贩之间的矛盾,难道真的不可化解吗?其实不然,只要你真心真意主动服务,商贩们还是十分理解的。”
跟随李喜全巡查到怡光路时,小六果行的老板拿起一个香蕉递给他,热情地说:“李队长,来,今天刚进的香蕉,尝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