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筠溪
疲倦与休息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身体变化,疲倦了,休息一会就能恢复体力,休息久了,也会感到莫名的疲倦。
休息是对抗疲劳的不二法宝,大字不识的人也知道“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吃饭”,稍有点情调的人或许会以绿草芳香为席,和煦春风为被进入梦境的国度,或者如庄子梦蝶一样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激发自己的诗情画意,写一首关于奇妙梦境的诗,画一幅印象派的画以放松心情。
曾经,小沈阳在成名作中的经典台词引起了观众强烈共鸣: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一个人在闭眼睛享受人生休息时的惬意的时候,强行睁开眼睛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毅力的,无怪乎人们总是把“睡觉睡到自然醒”作为一种提高幸福指数的象征。强行睁开眼睛看世界必将带着疲倦而来,因为疲倦便躺下去休息,去消除疲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似乎也在讲疲倦与休息的关系。生,则疲于奔命,劳累忙碌,忧患意识充斥于心,别想睡个安稳觉,想做个天下归心的国王就得学会周公吐哺;死,则安眠大地,乐享其成,终修成正果而长眠于大地,终归于日月星辰,此可谓休息的本质。
怎么休息,调整好自己心智与身体的平衡可谓人生旅途中的大学问,但凡有所思考的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一套标准。有人会说:问题何必那么复杂,疲倦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继续工作呗。
诚然,这个想法是比较单纯的,让许许多多思想“单纯”的人纷纷效法,结果就造就了一大批庸庸碌碌的人。难道平凡不是很好吗?多少文人墨客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平凡的人没那么多观众,也就没有必要活得那么累。但是,平凡的生活对每个人而言是永远不会关闭精彩的大门,但凡有不平凡的机会,我们何不抓住去体验一把更为惊心动魄的生活方式呢?
还是回到上述话题,我们一直按照自然规律,春、夏、秋、冬,四季不同而穿不同的衣服,这是应时势,顺天命,可谓大道至简。不可更改也无从更改,人,作为自然界中特立独行的生物,存在太多的不稳定和不自然的因素。所以,人们很容易受到自己心境的影响而做出有违自然之道的事情;心灵,作为人类的最高指挥官,也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和所受教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心随物动已是很多人无法挣脱的梦魇。如若你让一个嗜酒如命的人随心所欲地去处理疲倦与休息的艺术,他随时在疲倦,又随时在休息,这时候便需要一个外力作用,使之少饮酒或是戒酒。这个外在力量,可能就是他对休息的理解,在潜意识中支配他的行为。对于天生懒散的人,在他的休息时间里面可以挤出很多工作时间,一个天生勤奋的人,在他的工作时间里面也有许多是应该用来休息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意志或者是使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去驱逐疲倦。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身心方面确实出现了疲倦的信号,但我们的意识或情绪如此强大,掩盖了疲倦,没有产生能足够刺激我们停下脚步,放松休息的信号。久而久之,快节奏生活下的现代人不再淡定,陷入焦躁,成为卡夫卡笔下的“变形人”——格里高尔。
在当代社会下,休息不该是中性词,更不是不思进取的贬义词。休息,能让我们澄清思绪,轻装前行,回味人生。奋斗中的青年朋友们,当我们攀登在半山之腰,何不停下脚步,看一眼一路走来的蜿蜒足迹,体验一下生活之山、亲情之谷的滋味,与大自然来一场朴素的对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