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说休息
琢 玉
会看人,才会做事
“老师教学生说谎”,谁最该惊呆?
为政府妥善处理广场舞事件点个赞
书 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4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 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张艳庭

  虽然书店不断在城市中倒闭,但还没有人把城市描述为书店的坟墓,因为书店还是需要开在城市里。不过,书店和城市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张、暧昧。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里,都有曾担任过文化地标角色的书店倒闭;哪一个城市里没有书店倒闭,反而是不正常的。曾经,书店与城市的关系是那么融洽,长达数百年的时光,书店和城市都处在蜜月期。在印刷时代,一个城市没有书店,就像一个渴望阅读的人没有眼睛一样。

  眼睛最敏感的,是光。旧金山有一个名为城市之光的独立书店,曾是 “垮掉的一代”的大本营,艾伦·金斯堡和杰克·凯鲁亚克的“家”,作为反叛文化的地标闻名于天下。作为一个书店,它不仅仅售卖书籍,而且直接参与了文化潮流的创造。旧金山因为拥有这个书店而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和文化重镇。

  圣经有载“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一个书店将自己命名为城市的光芒,并不夸张,因为书中的确有光。后来城市之光成为最有名的独立书店之一,“城市之光”这个名字也被当作独立书店的象征,而被其他书店所采纳。离我不远的城市郑州就有一家起这样名字的书店。这个名字间接展现了一个书店的最高抱负:照亮一个城市的文化黑夜。

  但这种文化抱负大概只有在那个年代,那样一群人才能够想到。如今,我们的文化已经“进化”到了电子时代。在书籍层面,电子阅读冲击了纸质书籍,但目前并不致命;在书店层面,网上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则来势汹汹,并且势如破竹。与网上书店的低廉成本相比,实体书店日益上涨的房租在毫不留情地瓜分书店最后一点利润。近几年,民营书店或者说独立书店倒闭的消息早已不是新闻,相反,独立书店屹立不倒好像才会成为新闻。书店,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风景,正在被电子时代和太过功利的城市文明所抛弃。

  迄今为止,大概每一个爱书人,都有过对书店的热爱。因为,也许未来的读书人,对实体书店不再会有太深的印象,怀有太多的情感。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以及更早的人们来说,实体书店曾是获取丰富书籍的唯一途径。回顾我的阅读经验,如果没有那些实体书店,我的阅读也许永远会停留在被规定的教科书里。如果要比喻的话,我会将有些书店比喻为书籍的小溪,将有些比喻为书籍的湖泊,将另一些比喻为书籍的海洋。读中学时,我在学校旁边一个叫做“三字经书社”的书店里第一次看到了《花城》《作家》《人民文学》《十月》等文学杂志。这个书店的主要业务是租赁书籍。因此,我有幸花很少的钱看到了数量众多的优秀文学期刊,轻易就站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场。在同一时期,我家门口不远处还有一个“求知书店”。这也是一个租售一体的书店,还可以在店中阅读。书店老板的眼光不俗,进有大量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书籍。我在其中读到了许多对我来说是启蒙性的书籍。印象最深的有老舍、施蛰存、郁达夫、沈从文等现代作家的小说;在一本《台湾现代诗选》中我第一次阅读痖弦、洛夫、周梦蝶等人的诗作,并被深深击中;在一本《世界散文诗选》中读到了屠格涅夫的优美,更读到了马拉美、兰波、魏尔伦的颓废;还有更多的外国名著,其中,我沉迷最深的是雨果的《悲惨世界》;还有我最早当作黄书来读的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上大学后我才真正体会到王小波的意义。

  在这些书店里,我的世界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书籍给我打开了一扇扇窗户,每一个窗户都通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们让我的思想世界变得宽阔的同时,也让我的现实世界变得不断狭窄:我偏科的度数不断增大,至高中时理科已经将近废掉。高中时代我经常去的还有县新华书店,这三个书店一起将我推入了文学的深渊。因为整个高中时代,我不断发现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读大学时,我才真正被解放了出来,可以进行自由的阅读。大学里虽然有图书馆,但书店仍是一个重要的去处,我也购买了大量的书籍。

  我的中学和大学时代,基本上还是实体书店和纸质阅读的黄金时代。大学时代的新乡和开封,这两个城市里都有数量众多的书店。现在这些书店大都倒闭了。曾经见识过它们盛况的我,来形容这种倒闭就像是在山谷中看见群山的崩塌。

  不过,书店倒闭所带来的伤感,我早已体验过。在高中甚至大学时,我曾经汲取过营养的书店就开始关门了。求知书店在我高中时代就关门了,它只是圆了那个文人老板的几年书店梦。三字经书社在我大学毕业不久也关门了。想起初中时它的经营盛况,我一直惊奇于它为什么关门。其实我更惊奇的是,一个小县城的普通租书店,为何会进那么多纯文学书籍和纯文学杂志。我在后来的岁月里,不止一次为此庆幸,也不止一次惊奇于老板的眼光。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在大街上见到了原三字经书社的老板,他笑着叫出我的名字,然后告诉我现在他在养鸡。我无法形容那时的诧异,站在大街上久久没有动。有了这次经验,后来面对书店的倒闭,我仿佛有了心理准备。

  到焦作工作时,这个城市的书店已经倒掉了一些。后来,又有许多小书店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其中,在朋友圈中小有名气的“中孚书店”关门的时候,我去问了处理图书的老板。老板最后只是说:做了这么多年书,没有挣一点钱。后来一些理工大毕业的学生在找我时,还问过我中孚书店去哪了,我只好以实相告。不过这个结局大家也都能接受。现在,我的大部分书也都是从网上购买。对于不怎么看书的人,书店的倒闭更是若有若无的感觉。只不过,随着实体书店的倒闭,一同关闭的,还有我深藏了多年的书店梦,即:开一个自己的独立书店。这大概是每个真正读书人都曾有过的梦想。随着时间的飘移,这个曾经我与朋友无数次交谈过的想法,越来越像一朵明日黄花。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