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行政中心”在中国从来不是个陌生名词。早在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夏朝,据说就曾先后有过3个被叫做“陪都”的“副行政中心”——安邑(今山西夏县东北)、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商代末期,朝歌成为“副行政中心”,尽管没有陪都之名,但殷纣王大多数时候都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西周灭亡殷商之前,将隔着一条沣水的丰邑和镐邑(都在西安附近)定为首都,其中更古老的丰邑是“副行政中心”,灭亡殷商后,又在中原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南)设立“副行政中心”。
东西两汉都有“副行政中心”,长安和洛阳两座大都市交替轮换着首都和陪都的角色;三国时的曹魏定都洛阳,却设立了谯(今安徽亳州)、许昌、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长安四座陪都,是中国“多副行政中心”的开先河者;隋唐两代,长安都是法定首都,而洛阳则是法定的“副行政中心”,其中一些帝王将二者地位对换(如隋炀帝),另一些则名义上仍将长安定为首都,却把实际行政中心移到洛阳(如武则天)。
宋代定都开封,但设立了西京河南府(洛阳)、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三座“副行政中心”,和北宋并立的辽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却设立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四座陪都,其中南京析津府是众多行政机构办公的主要地点,是不折不扣的“副行政中心”。
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全盛时期有一座首都(中都大兴府,即北京),陪都有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其中开封曾长时间充当“副行政中心”的角色。元代入主中原后定都大都(北京),但在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设立上都,每年夏天,整个行政机构和皇室都会移居凉爽的上都居住、办公,上都不仅是“副行政中心”,也是“夏都”的雏形;明代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原先的首都南京改为陪都,仍然设立六部等中央办公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副行政中心”。清代定鼎中原后定都北京,但仍在关外保留了盛京(沈阳)这座留都,并设置了“留都五部”这个中央办公机构(没有吏部),同时,由于皇帝经常在夏季居住于承德避暑山庄,后者虽无陪都、留都之类“名分”,却在相当长时间里扮演着“副行政中心”角色;中华民国时先后将洛阳、西安、北平、重庆设为行都、陪都,其中洛阳、重庆在抗战期间先后扮演过“副行政中心”的角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定都北京,并没有设立法定陪都,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北戴河扮演着夏季“副行政中心”的事实角色。
国际上,设立“副行政中心”的习惯也是古已有之。
如波旁王朝时代的法国,首都在巴黎,“副行政中心”则在离巴黎不远的凡尔赛;沙皇俄国迁都圣彼得堡后,旧都莫斯科仍然保留许多行政功能,成为“副行政中心”;西班牙王国迁都马德里后,古都塞维利亚很长一段时间都保留其“副行政中心”的地位。
国外还有把“副行政中心”迁到国外的极端例子,如葡萄牙历史上曾被西班牙占领本土,“副行政中心”被迁移到当时还是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二战前期纳粹兵逼英国,英国政府一度考虑将“副行政中心”迁移到加拿大,只是因为打赢了“不列颠之战”而告罢;非洲西北部的西撒哈拉,大部分领土被摩洛哥所控制,“阿拉伯撒哈拉人民共和国”名义上的首都阿尤恩也不例外,其“临时首都”比鄂-雷楼条件简陋、危险,因此“副行政中心”实际上设在其最坚定盟友——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
当今世界上设立“副行政中心”的国家也有好几个,其情况则各不相同。
许多国家法定首都是甲地,但政府所在地却在乙地,事实上后者是行政中心,前者才是“副行政中心”。
如西非国家科特迪瓦,政府办公地点是沿海大城市阿比让,而法定首都却是内地小城亚穆苏克罗,国会、部分司法机构设在那里;西非国家贝宁,法定首都是波多诺伏,但政府和大多数职能机构都在几十公里外的经济首都科托努办公,各国使馆也在科托努,波多诺伏事实上成了部分政府高官的居住区;东非国家坦桑尼亚首都是内地小城多多玛,但由于这座内地城市建设缓慢,自上世纪70年代宣布定都至今尚无大的起色,因此绝大多数政府职能机构仍留在旧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后者事实上仍然是坦桑尼亚的行政中心。
较为特殊的例子是荷兰:该国法定首都是阿姆斯特丹,政府所在地则是海牙,但因为王室主要在阿姆斯特丹居住,因此从习惯上,一般仍将海牙视为“副行政中心”。
一些国家则采用将首都职能分离的做法。
如智利,法定首都是圣地亚哥,但国会却在瓦尔帕莱索办公,后者是该国的“副行政中心”;南非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职能分散在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和布隆方丹三地,习惯上比勒陀利亚被视作行政中心,后两座城市则是“副行政中心”;马来西亚联邦法律规定,布城是“行政中心和司法机构所在地”,但由于首都吉隆坡仍集中了大部分首都功能,布城事实上扮演的是“副行政中心”角色;三面被南非围绕的小国斯威士兰,首都是姆巴巴内,国会却设在洛班巴,由于该国王室独揽大权,国会不过是橡皮图章,因此洛班巴的“副行政中心”地位也显得十分勉强。
一些国家宣布了新的行政中心,但习惯和事实上,行政中心还在原地,如韩国,政府宣布在世宗市建立新的“行政首都”,然而首尔仍然集中了大多数首都职能,世宗市未来即便建成,恐也只能发挥“副行政中心”的作用。
还有一些虽无“副行政中心”之名,却实际扮演这样作用的,如沙特王室和政府夏季常常在吉达办公,这里被俗称为“夏都”,是一年中部分时段的“副行政中心”,有人戏言,美国的戴维营实际上也扮演着这种“临时副行政中心”的职责。
最特殊的国家是以色列:这个国家的法定首都是耶路撒冷,但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都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理由是巴以之间围绕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谈判尚无结果,因此大多数外国使馆都设在特拉维夫,迫使以色列不得不保留部分相应机构在特拉维夫,以适应外交需要。这样一来,国际上承认的以色列“行政中心”是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则是他们嘴上不认账、实际上心照不宣的“副行政中心”,而在以色列自己看来,耶路撒冷才是行政中心,而特拉维夫只是无可奈何下不得不敷衍设立的“副行政中心”而已。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