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 通讯员何京辉)本报4月18日刊发的长篇通讯《再富千年——追记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在富》引发读者强烈反响。在武陟县,干部群众争相传阅当天的《焦作日报》,对王在富的感人事迹讨论热烈。
许多干部群众看了报道后认为,王在富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发展经济、富裕百姓的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呼唤涌现出更多像王在富这样的“时代先锋”。
昨日,西滑封村村民王小五从县城捎回的五份刊登有这篇长篇通讯的报纸,在村里几乎都被翻烂了。村民们说:“老书记为了使俺西滑封村老少爷们过上好日子,辛辛苦苦付出一辈子,是天底下打着灯笼难寻的好书记。”
木城街道居民辛小社说:“读了《再富千年》,很感动,现在基层就需要这样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干部,群众也最欢迎这样真心为民的党员干部。”
西陶镇东张村村民赵学峰说:“老书记是我们身边生动鲜活的模范典型,老书记有风骨、有主见、不跟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西滑封建成了富裕的‘全国文明村’。希望有越来越多像王在富一样的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连日来,王在富的先进事迹尤其在该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引发热议。
小董乡北归善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平通过看报纸知道了王在富去世的消息,内心非常难过。他说:“我由衷地为武陟有这样一位‘时代先锋’感到自豪。同样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我要学习王在富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群众、公道正派、不怕吃亏、以公为德、以奉献为荣的精神。”他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汲取王在富“敢为人先的闯劲、甘当重任的干劲、忘我牺牲的拼劲”,以王在富为榜样,为北归善村的发展作出贡献。
“王在富是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利益、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典范。”武陟县菡香稻米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军说,“目前,菡香合作社已辐射带动两市四县7000个农户种植水稻,总面积达到5.3万亩。我们要以王在富为榜样,把菡香大米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带动周边更多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王在富是农村干部的模范代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群众需要更多的王在富,时代呼唤涌现出更多的王在富。”武陟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张俊杰对记者说。近日,武陟县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王在富同志先进事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向王在富学习。如今,一场向王在富学习的热潮已经拉开帷幕。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