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4月30日讯(河南日报记者李建华)“我们正按时间节点清理审定行政审批事项,7月1日起将市级项目审批时限由30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为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创造更好的环境。”4月29日,焦作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卜庆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刀阔斧简政放权,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建设速度,只是焦作市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升级的新举措之一。
在近日揭晓的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在豫北组排名第一,其中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和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成为2013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去年,焦作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2.9亿元,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48家,主营业务收入2471.6亿元,从业人员21.4万人,实现税收48.5亿元。
“虽然焦作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不少难题。”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指出,“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焦作还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集聚程度不够高、产业布局不够好、要素保障不够强、项目个头不够大、发展环境不够优、推进速度不够快等问题。”
全省重点项目与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结束以后,该市认真学习贯彻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观摩各先进产业集聚区经验,推出积极应对措施,再掀项目招商和建设热潮。科学规划,着眼转型升级发展。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主引擎、主平台,统筹规划,实行产业、城镇、土地利用、环保、生态规划“五规合一”。
招大引强,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围绕打造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定向招商。同时,积极吸引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加强产业集聚区之间的配套补链,形成集聚区之间的产业链整合。
强化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2014年,全市本级科技投入翻一番,增加到6000万元,用于扶持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鼓励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初粗产品向高端终端产品升级换代。
升级平台,提升承载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水、电、气、暖、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质量检测、物流信息、产品展示等平台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创新和升级,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配套条件,不断增强竞争力。
严格奖惩,增强机制运行活力。优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七个一”工作法,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坚决落实“项目不落地、帽子就落地”等措施。
谈到今年的产业集聚区建设,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表示:“2014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主要指标增速均超过25%。”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