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5月15日是第二十一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补碘,保护智力正常发育”。碘缺乏有什么危害?哪些人最需要补碘?如何科学补碘?昨日,记者就此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采访。
“碘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为各种疾病形式。”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长许小利告诉记者,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损害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损害神经系统及大脑发育。成年人如果缺碘,有可能患上甲状腺肿大。儿童缺碘,将会严重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
缺碘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缺碘的严重程度、缺碘发生的时期、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三方面因素有关。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神经系统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宝宝的智力发育从母亲怀孕开始,胎儿期和出生后2年内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缺碘会造成大脑发育迟缓或不全,进而影响智力。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维持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具有加强和调控其他激素的作用。缺碘会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刺激甲状腺不断增生、肥大,形成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想要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该如何补碘?许小利提醒,补碘应从孕前开始。人脑的发育在胚胎期至出生后2年内基本完成,在这个时期轻微缺碘也可造成脑损伤,并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补碘应从孕前就开始,给宝宝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碘。但补碘不能盲目乱补,应进行碘营养水平测定,也就是尿碘检查,在预防保健人员指导下进行补碘。
据了解,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是补碘的重点人群。长年食用碘盐是最经济的补碘方法,很多海产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海菜中也富含碘,经常食用也有补碘的作用。
“不同人群对碘的生理需要量和适宜供给量不同。”许小利说,正常成人对碘的生理需要量是每人每天75微克,适宜供给量应该是生理需要量的2倍,即150微克。1岁以下婴幼儿的适宜供给量是每人每天50微克,1岁至8岁儿童为每人每天90微克,9岁至13岁儿童为每人每天120微克,14岁以上人群为每人每天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生理需要量增加,适宜供给量为每日200微克。
据了解,尿碘是判断体内碘营养水平的最敏感指标,如果尿检发现人体存在碘营养不足问题,就应该及时补碘。目前,我市城区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了尿碘监测,市民可就近进行尿碘监测。明日上午,我市还将在东方红广场开展“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市民可现场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