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河湿地
五月碾转香
让人心疼的坚守
你幸福吗?
我要蜗牛
半 静 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半 静 园
□ 田 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半静园”这个名字是我杜撰出来的,没有任何出处,也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

  在云台山建设初期,素有地标建筑美称的云台山庄前,有一片亩把大的小游园,它北依山庄平台,南临旅游通道,北边常常安静得出奇,而南边往往又喧闹得过分,所以,我把它取名为“半静园”,意亦在此。

  半静园在这里确乎存在有20多年了——应该是与山庄同龄的,却没有引起我这个当地人的注意。而且我坚信,对它熟视无睹的本地人也绝不在少数。它东西狭长,一条米把宽的鹅卵石甬道,半圆形地铺在小园里,像古装戏服上的玉带,尊贵大气,又似长桥卧波,气势非凡。无论是从它的东端还是西端出发,到达另一端,悠悠达达的,大概只需要几分钟,很快。

  院内青草铺地,绿茵遮天,乔木巍峨,灌木葱茏。我能叫得出名的,有五角枫、黄栌,似乎还有榆树、椿树。其中,一棵挂有保护牌,树龄达150年的臭椿树,在这个游园里独树一帜,非常扎眼,应该算是最高大、最伟岸、最能撑起这片天空的英雄了。

  园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小凉亭,亭柱的外形是竹竿的样子,颜色自然也是青色的,只是稍重了些,有点失真。亭子里摆着一张圆形的小石桌,旁边嵌入地面杵着几个腰鼓状的小石墩,黑光锃亮的,看起来很雅。无论是从甬道的哪端走来,是务必要经过这个亭子的,于是就有了想坐在这里休憩的雅兴。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亭子既无名子,也无书联,少了些许文化气息。坐在亭子下,看着眼前翠绿相叠、遮天蔽日、光影斑驳的景致,再听着耳边啾啾啁啁、叽叽喳喳、或高或低、或疾或缓的鸟鸣,真的别有一番情趣。如果能于此处举杯相邀或掩卷沉思,我想,那份惬意、那种享受,一定会与你在江南名园中的感觉相差无几。

  坐在石墩上,不知为什么,兀地想起了河北作家贾大山在自己书房里悬挂的两句自题诗:小径容我静,大路任人忙。轻轻吟诵着“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诗句,甚至还没有来得急细细品味这片小园独特的雅致,忽然就喜欢上它了。像久违的故交偶然相见,或是天各一方的恋人突然邂逅,一定是要涕泪滂沱、掏心掏肺地说点啥才好。我想了想,很快便明白了,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它的这种存在方式和状态,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就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是平凡、入世的那种,而不是“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段冷趣幽思;芬芳园圃看蝶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的消极与寂寥,只能让文人墨客在那里子曰诗云、之乎者也;也不是那种游人如织、人声鼎沸的城市公园,悉数接受大人孩子的嬉闹与乏味,它把一种关于人生的态度和思考,三锛两斧做成一件写意的艺术品,摆在你面前,由你自个儿恣意想象,慢慢受用。

  我忽然就想,若我是这园的主人,就把它南边的铁栅栏开一个小门,向脚步匆匆的游客提供一个驻足片刻的场所,让他们能在欣赏云台山美景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心灵寻找到一片恬静的家园。

  半静园,不是名园,只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园名,或是我遗失在故乡的一段幽梦。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与自己身边的“半静园”无数次擦肩而过而又无视它的存在,那么,你不妨静下心来,虔诚地走进它、亲近它,拜谒它的尊容,聆听它的声音,感受它的呼吸,你的内心一定会在静里感到动的生机,也一定能于动中悟出静的美好。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