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静
多年来,饱受群众非议、反复治理收效甚微的市东方红广场东巷“三种经营”行为近日得到了有效整治,改善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这样一个城市管理中的顽疾是如何整治的?类似这类现象在我市还有多少。城市到底该如何管理呢?
5月30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有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成效:市东方红广场东巷旧貌换新颜
流动商贩占道经营、道路拥堵不堪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顺畅有序的路面环境;人行道上门店外进行店外经营的大棚、桌椅板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人行道;夜晚周围的居民再也不用为油烟噪声污染而苦恼,可以尽情享受夜晚的宁静和美好……最近一段时间,市东方红广场东巷的变化成为街头巷尾市民讨论的主要话题。
长期以来,市东方红广场东巷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生活。“由于该地段处于城市繁华地带,周边流动人口聚集,带动餐饮、夜市消费,经营商户成分复杂。同时,因为没有专业市场,周边没有可以容纳商户的合适经营场地,商户长期占道经营,门店店外经营,乱扯大棚,严重影响市容和道路交通;经营过程中乱倒垃圾、乱泼污水、随地便溺,油烟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不仅食品卫生状况堪忧,而且消防安全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山阳区城管局副局长李建雷说。
对于这些情况,在过去几年间,市、区城管部门对市东方红广场东巷进行过多次治理,但整治效果始终不理想。今年5月初,自“蓝天雷霆”行动开始以来,山阳区决定以此为契机,决心要改变市东方红广场东巷脏乱差的历史,打造东方红广场商圈新形象。
经过前期的告知和宣传,5月27日上午,由山阳区政府牵头,该区城管、公安、环保、工商、卫生、街道办事处、食药局、环卫处等部门联合执法,关闭了市东方红广场东巷沿街17家无证餐饮门店,取缔了36个沿街占道摊点,拆除了29个沿街占道大棚。全面取缔后,为避免死灰复燃,相关执法部门还要每天巡查到24时。
“市东方红广场东巷脏乱差的现象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本来就不宽的道路被占据一大半,车辆严重拥堵,油烟噪声污染严重,夏天无法开窗户,一些摊位甚至摆在解放路快车道上,这次多部门的彻底取缔,真可谓大快人心。”5月30日,走在市东方红广场东巷宽敞整洁的道路上,附近居民张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思考:整治市容要严防反弹
“其实,市东方红广场东巷之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只是我市占道经营和流动经营管理难题中的一个方面。在我市的公园、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周围,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市城管局副调研员王世峰说,无论是市东方红广场东巷还是学校、医院、公园等地段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做到一次彻底取缔容易,难的是如何让多部门相互联合,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机制,让反弹和死灰复燃的现象不再发生,真正还大家一个舒适放心的生活环境。
市东方红广场东巷是我市存在多年的脏乱差的典型。这次政府的牵头和多部门的联合执法,通过先宣传、后取缔,联合执法、集中取缔、严格管理、严格处罚、严格问效等措施,短短10余天的时间,迅速改变市东方红广场东巷脏乱差面貌。通过市东方红广场东巷这块“硬骨头”的治理,让不少市民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相信通过联合执法,城市管理中脏乱差的现象能很快改变,但对于取缔之后的后续管理问题,也充满了担忧。
“学校周围的流动商贩不仅给学生上下学造成不便,他们所经营的食品,由于缺乏相关监管,也会对学生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位于花园街的一位居民不无担心地说。
探路:规范要走在管理之前
其实,市民心中不仅有担忧更有不同的看法。
在5月27日多部门对市东方红广场东巷进行彻底整治以后,在很多人为此拍手叫好的同时,也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在市民中间和网络上出现。
“一个卖凉皮的三轮车背后是一家几口人的生活保障,这样彻底取缔了,他们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孩子的学费和老人的医药费谁来负担?”市民刘女士说。
网友“盛夏的果实”网上留言:原来下夜班后爱吃的小吃和烧烤,现在再也吃不到了。
无论是市民对出现反弹的担忧还是更多不同声音的出现,说明取缔虽然容易,但仍然不能满足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如何做到既方便市民又服务商户,同时做到市容环境整洁和交通顺畅,成为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不得不考虑的综合因素。
“无论是对市东方红广场东巷还是对医院、学校等其他区域的存在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现象的整治,不能是一味的取缔,疏导和规范经营同样重要。”王世峰说。
据了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违规经营的问题,我市城管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规划一部分夜市摊点,进行定时定点规范经营。所谓定时定点,就是让流动商贩在特定时间和特点区域进行规范经营,在非经营时间,做到场地整洁,还道路干净顺畅。
“在全市范围内对夜市摊点进行统一规划后,不仅市东方红广场东巷的商贩,而且学校、医院、公园等区域的商贩,将全部进行规范,这也将成为近期我市市容秩序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确定市容整治长效管理的大方向后,实现攻破攻坚和多部门联合进行整治,坚决取缔违规经营现象,还道路的原本功能,还市民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出行环境。”王世峰说。
图为5月27日,城管执法队员正在路边安装宣传条幅。
本报记者 吉亚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