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期,气温持续升高,许多家庭开启了空调。一些儿童和老人长期处在空调房中,不少人患上了“空调病”。病重的患者住院后,如果在病房再遭受空调、电风扇等“人造风寒”侵袭,很容易让病情加重。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病房楼是全国首家采用恒温、恒湿、恒氧技术建造的医疗建筑项目,降温不用空调,通过墙体内水管的冷水循环,使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许多从这里康复出院的患者都说——
最近一段时间,在市内各大医院,因长时间使用空调引起的鼻塞、耳鸣、头晕、恶心、胃口变差、精神不振等“空调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病重的患者不得不住院治疗。
据医疗专家介绍,医院病房内的环境与患者病情恢复密切相关。当患者身处舒适、温馨的病房,他的身心就会愉悦,有利于病情快速康复;患者在一个不喜欢的环境里治疗,情绪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治疗病情。“空调病”患者是因为长久使用空调才患病的,住院后,如果再被冷气吹,病情很可能会加重,甚至引起继发感染。因此,对于住院的“空调病”患者而言,选对医院很关键。
患者心声:
住着舒服,疾病好得快
来自马村区的白大爷是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半个月前因疾病急性发作,住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病房楼。奇怪的是,住到医院的当天,他咳嗽、喘息的症状就好了很多,更奇怪的是,医生并没有给他用任何药物。看着脸上写满疑问的白大爷,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呼吸消化内科主任王亚洲揭开了他的病情好转之谜。
王亚洲说,首先,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病房大楼是恒温的,也就是说,无论早、中、晚,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0℃~26℃,人处在这个温度的时候最舒服。另外,病房大楼内的湿度也是恒定的,一直保持在40%~70%,这个湿度,也是人体最适宜的。当有病菌或病毒进入呼吸道时,湿润的管道会立即把它们黏住,并通过咳痰的方式排出体外,有效防止了细菌、病毒流向肺部。
更为神奇的是,病房大楼的恒定温度和湿度,靠的是大楼自身的结构,而不是空调。白大爷说,他是老病号了,一年要住好几次院,以前他住在其他医院的时候,第二天醒来嗓子干得难受,一说话就疼。现在,住到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病房,不但疾病好了很多,早上起来,嗓子还湿润,一点也不干。
手术患者:
能有效避免术后感染
温度合适,湿度合适,含氧量也合适,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病房楼里的各项环境指标均是人体最适宜的。那么,住在这里手术后的患者情况又如何呢?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刀口愈合速度比传统病房的患者提前2~3天的时间,患者待在恒温、恒湿、恒氧的环境里最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心脏病外科主任杜虹说,心脏外科手术是危险性很高的手术,手术不仅对医生的技术有高要求,术后患者对环境也有很高的要求。
杜虹说,医院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很多患者难逃术后感染关,但该病房楼的新风系统彻底解决了医学上的这个难题。病房楼的每一个房间、走廊都安装有新风系统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每两个小时室内空气就会和室外空气进行一次交换。新旧空气交换时,新风系统对进入病房的新鲜空气进行过滤、消毒、除湿。合适的湿度不仅可抑制病毒、病菌的滋生和传播,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齐女士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妇产科刚刚剖宫产生下了孩子。她住的病房是两人间,病床是多功能的,想半躺,想让下肢抬高,想侧身,只需要轻轻按一下按钮就可实现。虽然齐女士生孩子后的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床上,却没有丝毫不适感。婴儿似乎更享受这样的环境,很少哭闹,晚上睡得更香。
护士长郭小巧还告诉齐女士一个让她更高兴的事,因为病床的温度很适宜术后患者恢复,剖宫产的刀口会很快愈合,刀口愈合越快,越不容易留疤。“住着舒服,疾病好得快。 ”这是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共同的内心感受。
现场探秘:
揭开先进病房大楼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能够在不用空调的情况下做到室内恒温、恒湿?为了解答许多人心中的疑问,笔者为大家揭开世界一流病房大楼的神秘面纱。
●第一大特点:这里只有春天,一年四季都是20℃~26℃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病房大楼内的采暖制冷系统并不是空调,而是由大楼的独特设计来完成温度调节的。盖大楼的时候,墙面上布满了水管,围绕大楼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夏天时,往水管中注入18℃至21℃的冷水,冬天通入28℃~31℃的热水,并使用智能系统对病房的温度进行监测,使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人体较为舒适的20℃~26℃。
●第二大特点:空气抽送系统 让你时刻呼吸新鲜空气
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病房大楼里的各个角落,没有丝毫异味,这得益于大楼的空气抽送系统,它一边把好的、含有丰富氧的空气送进大楼,一边把污浊的空气抽到楼外。每隔2个小时,病房内的空气就会循环一次。因此,整个病区无风感、无噪声、健康卫生。自下而上的送风方式确保人体能100%呼吸到新鲜空气,同时新风具备加湿、除湿功能,并且新风自成系统、全排放,可以有效避免病毒交叉循环污染,特别适宜于患者康复。
●第三大特点:隔音效果好 让患者在安静中休养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病房楼上下楼层中间的楼板采用了22厘米的加厚楼板,比普通楼板厚7厘米,楼板本身由特殊的混凝土构成,比普通混凝土的隔音、隔热效果强许多,最大限度地隔绝了生活噪声,将室内声环境控制在35~45分贝。即使楼上的动静再大,楼下听到的,只相当于两人小声说话的声音。
另外,普通大楼采用的排水是上下式排水系统,只要上面有人用水,下面就能听到“呼呼啦啦”的水流声。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病房大楼,采用的是平层排水,水管为横向排列,患者根本感觉不到排水的声音,非常安静。
本报通讯员 杜继峰 秦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