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雨中游丹霞山
父亲与酒
雾绕龙脊 梦境田园
现代诗
来去皆流连
茶 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去皆流连
——《世界杯冠军志之德国》书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世界杯冠军志之德国》

  体坛传媒 编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张旭婷

  

  我不是专业球迷,我只每两年看一次球,俗称是“杯赛球迷”。但我觉得自己也不是伪球迷,我懂所有的足球比赛规则,某个队的历史数据和球员资料如数家珍,压箱底的地方有攒了12年的剪报。

  我只看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如果问为什么喜欢德国队?

  是因为他们球衣上闪闪发光的三颗金星;是因为逆转绝杀、永不言败的铁血意志;是因为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贯彻到底坚决执行的战术纪律;是怀念那个白衣飘飘的九零年代;是欣赏贝肯鲍尔鲁梅尼格马特乌斯式的硬汉风格;是喜欢这个民族一如既往的科技、严谨和冷静——就如他们的工业和军事;还有,是花痴日耳曼金发美少年和场边的西装大叔教练团……

  这些都是我永远选择支持德国队的原因,尽管韶华消逝,新秀变成老将,老将变成教练,球场上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以下是我的“致青春”时间:

  1998年法国世界杯,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杯”为何物。班上的男生们疯狂地崇拜着战神巴蒂和王子巴乔,我第一次记住了两个人——34岁克林斯曼和37岁马特乌斯,以及他们的老骥伏枥与壮志未酬。

  2002 年世界杯应该可以算的上是近年来最奇葩的一届。因为8∶0狂虐沙特,德国队从不被看好的老爷车一下子成了热门,克洛泽在场边以一个个漂亮的空翻成就了新一代轰炸机的美名,巴拉克以一己之力将全队送进决赛……我呢,我在地理课上和同学们悄悄带着耳机听收音机转播,吓了老师一跳;将报道德国队的剪报贴在以前的英语课本上,其中有一页介绍了卡恩、巴拉克、克洛泽、施耐德、林克、比埃尔霍夫、扬克尔、诺伊维尔八名主力队员,我在那一页上写上了“八大金刚”。

  2006年世界杯。那一届德国队小组赛攻城略地春风得意。我在大学的寝室贴上了克洛泽亲吻戒指的海报。最难忘的是八分之一决赛德阿大战,为了这场球特意回家半夜起床看转播。看到落后一球情况下满场飞奔拼到抽筋直至扳平点球取胜,瞬间热泪盈眶。值得一提的是,克洛泽头球扳平比分时,收到了从不看球的下铺妹子短信:“我觉得巴拉克也不容易呀,又当爹又当妈”。

  2010年世界杯,利用一切上班的休息时间刷微博关注着最新战况。英德大战、德阿大战结束后,青年近卫军用一场场酣畅的胜利告诉广大英迷阿迷们:名教练如何,球王又如何,我徳专治各种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面对意大利西班牙的接连失败,在德国足球联盟论坛上也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和争议——勒夫用技术流彻底改变了机械化的老战车,同时一些传统优势也渐行渐远。

  在《世界杯冠军志之德国》一书中,除了常规的德国队资料,还介绍了很多比赛内幕。相信所有德迷都记得2006年德阿点球大战中莱曼的小纸条,这样的球队,焉能不胜?实际上,在幕后支持整个国家队的是科隆体育大学的专业数据团队。他们收集了所有对手的比赛数据,包括球员的跑动路线、罚任意球和点球的主要特点、传中方向,甚至是生活习惯和婚姻家庭情况。赛前的战术讲解会上,战术大师勒夫将球场划分为18个区域,每个队员分工明确却又紧密合作。这就是德国足球和德国。

  那什么是足球艺术?我想起四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西班牙巴西阿根廷是艺术足球,他们拥有天才球员,出色的个人技战术像一幅幅油画般赏心悦目,在球场上绚烂生花;而德国,更像是工程师设计,严格按照图纸生产出的战车,严丝合缝、稳步前进,这是科学人文结合的典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样是最伟大的“艺术品”。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比起好看的百花错拳,我实在是更喜欢大开大阖的太祖长拳。这也许是性格决定的吧。

  《世界杯冠军志之德国》是一本送给德迷的优秀参考书,让我们带着这本书去欣赏德意志战车在巴西的再次启动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