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
学前教育“小学化”首先表现为,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近年来,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一直相当严重。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收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教育。
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幼儿的身体技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不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作者单位: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