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庭
世界杯绝不仅仅是足球比赛。随着世界杯的到来,“真伪球迷”之分在网络上再度被提及,甚至有一份“伪球迷装腔指南”在网上走红,被广泛点击。事实上,世界杯从来都不只是铁杆球迷的节日。夸张一点说,世界杯几乎可以算是全民的节日;保守一点说,它也算是全世界男人的节日。不过,看世界杯的女性观众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因为近年来“女汉子”的热词效应,而是因为足球比赛确实是最具观赏性、很时尚的体育项目之一。
由于世界杯自身的某些特质,已经使其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产生了强大的文化磁场。处在世界杯文化磁场中的我们,想要完全不被吸引,并不容易。
有人曾把世界杯比喻为和平时期的战争,这样的比喻并不过分。大多数国家都有职业足球联赛,很多人乐享其中,当四年一界的世界杯来临时,人们都会迸发出最强烈的热情,也许就是因为世界杯是一场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足球战争”吧。
以战争来比喻足球并不夸张,足球本就是对抗性很强的体育项目之一。而与球迷数量同样巨大的篮球比赛相比,足球比赛的胜负,既要有足够的技术因素为保障,又要期望偶然因素发挥微妙的作用。因为技术因素的存在,会有强队与弱旅之分;因为偶然性的存在,一切比赛结果又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足球比赛在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取得了最完美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赋予了足球无与伦比的魅力。而在所有的“足球战争”之中,世界杯是对抗最为强烈的,也是水平最高赛事。
不可否认,国家政治色彩在世界杯上也表现得更为强烈。与世界杯同为全球体育两大顶级赛事的奥运会,是在比赛结束,冠军产生之后,才会奏响国歌,且只会奏响冠军的国歌;而在世界杯上,比赛开始前就有唱国歌的环节,而且唱的是参赛两队的国歌。几乎没有哪一种比赛能够拥有这么强烈的国家仪式感。这种仪式自然会获得更多的象征意义,它在心理上对球迷的暗示,几乎相当于国家之间的战争。正是这些仪式和暗示,吸引了更多的非铁杆球迷。他们的热情往往不仅只是为了足球,更是为了国家的荣誉。而每一届世界杯冠军回国之后,都会受到全国人民英雄般的礼遇。
因为具有强烈的国家色彩,这个赛事拥有了更多的世界意义。在纷繁的差异性中,世界的同一性却被这一只球得到了加强。而对于很多生活在世界视野角落里的人们而言,不同国家的足球队,是人们对一个国家了解的一扇窗。在球迷们的眼里,数量众多的球队展示的不仅是漂亮的球衣,更是多彩的世界。而在这众多国家的认知中,世界杯的主办国往往最为抢眼。如果说在上届世界杯上,人们认识了狂野、激情的非洲,在本届世界杯上,人们则与神秘、魔幻的南美洲零距离接触了一把。
不过,世界杯对于任何城市来说,都是四年一度的狂欢庆典。在我的印象中,世界杯期间,城市的夜生活是最为丰富多彩的。原本陌生隔绝的城市人,在世界杯期间,仿佛消除了彼此的隔阂。人们坐在同一张银幕前,一起喝彩、唏嘘。酒吧、餐厅、夜市、广场,都被这一赛事点燃。
在我记忆中,同样被点燃的还有电影院。我读大学时,正值韩日世界杯,所在的城市电影院安排直播世界杯赛事。电影院应该能够提供最好的画面和音质,但我总感觉,那里拘谨沉默的气氛不太合适世界杯。在我的印象中,世界杯的关键词里总少不了啤酒与喝彩。夏夜露天的地摊,几瓶啤酒、一块荧幕、三五好友,就是最美妙的观赏环境。而在南非世界杯期间,许多不眠的地摊之夜,构成了我最为美妙的夏夜记忆。同样留下记忆的,还有全天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南非世界杯时,这座城市的快餐店里开辟了专区,让顾客来观看世界杯。那时,我单身租住在一处民房里,没有电视机,快餐店便成了我看球的主要地点。我曾在快餐店里看过许多场球,感觉世界杯让匆匆忙忙的快餐店也慢了下来。同样,世界杯似乎也让我所在城市的休息时间都往后推迟了。每次看完球赛,我从快餐店出来,骑着自行车在清爽晚风中回到住处,躺下之后,这个城市才仿佛与我一起慢慢入眠。
我对世界杯的记忆,从来都不缺少这种青春激情。这不仅因为在世界杯上踢球的人,更因为看球的人。在大学期间,和同学们一起看球,那时所有的经历都是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世界杯印象之一。我认为,只有当看球成为集体行为时,观看者才能够爆发出最大的激情。而在看球者都是年轻人时,这种激情的爆发尤为强烈。在那一届世界杯上,中国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进了世界杯。虽然比赛结局皆输,但想想那时同学们的兴奋与热情,整个校园都为世界杯疯狂的场景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世界杯对许多人来说是狂喜时刻,对有些人来说,也是悲伤时刻。四年一届的周期,让它更像一个残忍的计时器。人的一生中,四年是一个并不短的周期。每一届世界杯的开始都在提醒我们,又有四年过去了。四年时间,一个人几乎可以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没有世界杯这样的计时器,人生也许会少很多参照坐标,但有了世界杯,却又会让人多生了几番伤感。
在世界杯开始之前,我看到了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对世界杯的回忆。从少年时代开始,四年一届,人生因为有了这样的参照,似乎变得简单了。并不多的点就足够将一个人的人生串联成为一条线,一条并不复杂的线。不过,虽然不复杂,这却不是一条直线,充满了变化。
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成了黄健翔一生中最大的转折,是他事业的巅峰,更是事业的转向。我也曾以世界杯为参照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也看到了一条不断改变方向的曲线。虽然没有黄健翔的弧度大,但我也如同杜甫诗中所写的那样:“回首一伤神。”
在世界杯的关键词里,当然还有神话。每一届世界杯都会诞生神话。德国世界杯的神话不是获胜的意大利,而是因为顶人而被罚下的齐达内,甚至还有疯狂的黄健翔;南非世界杯上,最大的神话并不属于哪个球员,而是属于章鱼保罗。截至目前,这届世界杯最具神话色彩的是“德葡大战”前昏迷不醒,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的车王舒马赫的奇迹苏醒。也许有人会说,这与世界杯无关。但舒马赫是一名狂热的足球爱好者,是德国队的忠实粉丝。如果说舒马赫是被世界杯强大的磁场召唤而醒来,也许众多球迷,甚至舒马赫本人也不会否认。因为制造神话本就是世界杯文化的一部分。
世界杯,这是一个为了拒绝平庸和平淡,宁愿脱离常规和常识的全民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