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信息化、工业化这两个词汇,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
而这一切,皆缘自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崭新命题,并因此有了一个专有名词——“两化融合”。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而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具有着重要意义。
也正由此,市委书记孙立坤日前带领市五大班子成员集中观摩信息化建设,并强调“信息化是发展潮流、大势所趋”。
而我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还可以从一组数字管窥一斑。据悉,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重大战略之延伸和十大建设之一,2013年,其项目计划总投资8.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39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118%,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2014年,全市计划总投资6.84亿元,实施12个项目,1~4月份实际完成投资3.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4.4%。
那么,到底该怎么理解“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如何寻找推进“两化融合”的途径及对策?本报记者尝试从焦作工业转型的视角,深度解析我市“两化融合”之路径。
融合之图景——
“两化融合”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营销物流等核心业务和环节的集成应用,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由此观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于应对当前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等日益突出的矛盾,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无疑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对此,我市早已结合工业发展需要,描绘着“两化融合”的宏大图景。“除了谋划的信息化建设之外,还制订了《焦作市贯彻落实〈河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8年)〉工作方案》,以构建完善的“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在观摩风神轮胎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汇报会上,市工信局局长兑恩奇说,我市在实施十大建设信息化建设专项行动计划——“两化深度融合工程”时,重点在企业研发设计、装备智能化、集成制造、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推进了30个项目。
按照专项行动计划,到2018年,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服务体系趋于完善,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两化深度融合将成为新型工业化重要特征和创新驱动主要动力,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90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7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3个,“怀庆府·协盛全”“51快发”等电子商务平台。其中,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中铝中州分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为2014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市工信局信息科科长杨建国告诉记者,在我市工业转型进入攻坚期的大背景下,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深化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成果,特别是促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化工、铝、食品、能源、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12个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广泛普及,物联网、云计算实现规模化应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届时,90%以上大型企业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5%,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公共云服务平台和供应链云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75%。
融合之路径——
深度融合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毫无疑问,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就是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得到充分有效应用,增强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然而,工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群体的整体升级,工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也必定无法实现。故而,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促进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就成为了企业再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大力推进数字化工程,在研发生产方面完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电子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科研开发、工艺设计的协同,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制造方面,平原光电在精密机械加工车间建立了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完成数控机床数据传输、分布式数据控制实施,在复杂部件的制造上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不仅可提高劳动生产率30%,并通过有效的工艺仿真,减少生产错误20%~40%。
再以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实施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的两化深度融合工程MES系统项目,企业已由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意义下的工业化转变,现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信息系统采用数据大集中的信息管理模式。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已累计完成投资约2000万元。目前,该系统经过上线测试,已整体上线试运行,近期开通ERP接口,可实现数据自动对接。
如此大手笔投入,效果究竟如何?据介绍,该项目实施完成后,经济效益颇为可观:订单响应速度由7周缩短为2小时;计划完成率由95%提高到100%;制造成本降低率降低5%;交货期缩短率由3天缩短到1天;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不良品质率由8%降低到2%;产品物料可追溯性达到85%;生产数据完整性达到100%。
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实施完成后,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比如,企业可以最小的成本,对出货的产品做出迅速准确最大限度地召回;实现生产品质的可控性,确保出货产品100%品质合格;实现设备使用时间的可控性,减少使用频率,降低生产损耗,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优化的生产工艺、严格的品质控制和生产数据可追溯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对外培养客户对公司良好的信心,对内更好地满足生产管理要求,树立公司品牌形象。
融合之思维——
创新融合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
如果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是两化深度融合的微观体量,那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则是创新融合的宏观落点。
当前,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而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广泛渗透,也不断突破企业规模和组织界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两化融合’聚焦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领域,必将助推我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杨建国说。
与杨建国有着相同认识的,还有焦作怀庆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卫东。作为我市“两化融合”宏大图景中的重要一环,怀庆府公司专注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3年,怀庆府电子商务公司当选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理事单位,成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马卫东受邀参加了河南电子商务名企CEO访谈会。
今年1月6日,怀庆府公司投资12亿元的焦作电子商务产业园落户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并将以电子商务为发展主线,重点构建以B2B、B2C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平台,重点引进电子商务、信息软件、设计研发等新兴企业。
马卫东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变革了企业组织关系网络,促进了生产组织模式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控制转变。这在信息化向工业渗透之初主要体现为协同设计、协同制造等活动,如波音787飞机的生产和组装过程,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分散化为特征的众包、远程定制、工业云等新的生产组织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助推企业生产组织的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而支撑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