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乃大势所趋,可我们的融合之道又在哪里?
经验证明,任何旧有思维模式被打破,都会对一些管理者造成困扰,但是总会有适合的时机和方法最终取得突破。
无疑,“两化融合”之于焦作,可谓时机已到。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推动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在采访中,仍有部分企业对“两化融合”看不起、看不懂、看不见,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制度经济学家诺思就曾说过:“对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不是技术因素。”而一项新制度的确立,一种新模式的形成,全赖于思维模式的改变。
当前,互联网思维成为了一个热词,而“互联网+”也由此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互联网加上金融业,变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加上汽车业,变成了“车联网”。那么,互联网加上工业会变成什么?
大家看到,信息技术与能源、材料、生物和空间技术交叉融合,不断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随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这些也已逐步成为制造业的“心脏”和“大脑”,并将为高端制造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和支撑。
“信息化对工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前端和后端两个方面。”焦作电子商务产业园总经理张鹏说。所谓前端,就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所谓后端,就是通过开放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素和创新资源,从而实现研发设计由企业内集中控制向企业外分散控制的转变。
毋庸置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既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其中尤当关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并进入信息化阶段。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信息化又扑面而来。究竟如何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显然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完成之后再搞信息化的老路,如果这样,就会错失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不仅不能赶上发达国家,甚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因为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科技进步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对此,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认为,尽管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客观上要求必须牢牢地抓住而不可丧失这一机遇。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跨越工业化阶段孤立地搞信息化,因为信息化离不开工业化,可以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信息化,信息产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工业产品,或者说要通过工业品来传递信息。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对于工业转型攻坚期的焦作而言,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任务,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如今,“两化融合”已迎面而来,而其难已不在技术上,体制层面的困难也已解决,该是到了改善心智模式、规划“两化融合”大计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