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示范区积极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全区土地流转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建立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区农办成立区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重点负责土地流转的工作指导和管理,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为跨乡镇街道土地流转提供服务、仲裁纠纷。各乡镇街道以农业部门为依托,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建立乡镇街道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重点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证,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等工作。各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由各村会计兼任信息联络员,重点负责及时掌握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并进行登记,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流转信息,督促流转双方依法签订合同。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区、乡镇街道依托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土地流转集中交易市场。区、乡镇街道两级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工作场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配置必要办公设备,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区、乡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及时收集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建立区、乡镇街道两级土地流转信息库,统一管理土地流转信息资源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利用村务公开栏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
大力培育扶持规模经营主体。示范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目前,示范区已经涌现出不少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的典型。示范区通过扶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兴办规模较大和外向度较高的标准化农业种植基地,为本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同时,扶持具有较高农艺技能、社会信誉良好的专业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村干部通过土地流转先行开展规模经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土地流转,吸纳更多的农户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促进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快速发展。扶持务工返乡人员创建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外出农民工回到户籍所在地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充分发挥自己在技术、资金、信息方面的优势,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创业基地,加大对创业基地(园区)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努力为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的回乡创业农民工手中流转,将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扶持全民创业活动中涌现出的规模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