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我的世界杯“厨房”
注意, 有巫师出没!
村庄的静
现代诗
“大龙珠”荷花
泥娃娃的故事
重要的是心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庄的静
□石泽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车子在毗邻村庄的高速公路上飞奔,透过车窗,我看到那些房舍横七竖八地静立在那里,有的外墙装修尽显档次,有的则是毛坯模样,这似乎与村庄无关,仿佛是主人的能力所至。但无论怎样,我始终认为,它们都是村庄一根根知疼知痛的神经,构筑着村庄的躯体,让村庄的内涵深入人心。

每每路过村庄,我总爱关注那些接纳人和牲畜的大门,一户也好,两户也罢。它们在主人劳作归来时被推开,户枢在石头上转动,发出吱呀的声响,鲜活了整个村庄的灵气,构出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这是我所欣然见到的。可是,如今更多的时候,我所注意到的那些门扉,常常处于关闭状态,门口的泥土空地上,长出了一些野草。事后一打听,这些门日日紧闭,它们的主人携带妻儿老小,终年外出打工。也许是主人背井离乡了,村庄空旷起来,寂寞起来,渐渐地,以一种忧伤的静,遮蔽住了当初温暖的意境。

在我的老家,村庄的外围,通往都市的高速噪声不断,开往京城的火车夹杂着嘶鸣从此经过,它们把庄村不愿倾听的声响,却无休无止地扔给了村庄,把夏日的蛙鸣和蝉声驱赶得一干二净。几年前,乡亲们因无法忍受这样的喧嚣,作出了搬迁的抉择,他们丢弃了老屋,丢弃了当年生我养我的村庄。这次出差,我从老家村庄边的高速上经过,打开车窗,外面是呼呼的风声,我的故乡安静得像一位洞穿世事的长者,不愿开口多说一句话,只是以自己静默之态,坐失自己的余年。作为被它哺育过的孩子,此时,我的心被它的静纠缠出了一种莫明其妙的伤痛,是我背离了故乡,是我们背弃了村庄。

记得儿时的村庄,哪怕是在深夜,都有虫鸣在墙角下弹唱,它们哄着村庄入眠,哄着孩子们进入甜蜜的梦乡。即使有陌生的脚步声闯了进来,最先是谁家的犬,吠着警惕,然后在主人的呵斥声中又归于平静。这样的夜晚,村庄安静地睡了,它搂着村里的人和物,搂着时光,安然地走过春夏秋冬。我想,这样的静,是村庄闭目养神所需要的,是我们在那里生活的福气。

然而在岁月的长河中,在开发与保护的较量中,是谁打破了村庄的这种宁静?让它承受着痛苦,让它默不作声。

就在前几天,我去深山采访一位老农的时候,他最后问我:“你在退休之后,是否愿意重回故乡?”看我长时间没有回音,老农叹了一口气,走进了自己生活一辈子的里屋。许久,他的话像一根银针,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肺。面对他生活的原始山乡,万木葱茏,我又何尝不向往这样的生活佳境呢!只是我的故乡,如今静得没有一点活气,听说早年一些年轻人搬家的搬家,打工的打工,出嫁的出嫁。现在开发商已经谈好了那块地皮,很快就会在那里盖起一个工厂,几个老年人也守不住了,他们被迫着离开。

我的村庄从恬静中走向了寂寥,从繁华中走向了落寞,最终,它将以生存不敌推土机的强劲之势,消失在我思念的尽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