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自6月3日新修订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生育政策调整后,我省“单独二孩”政策正式落地。一时间,二孩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日前,记者采访发现,市民对此反应不一。
市民王女士的孩子刚刚三岁,她一直希望能够再生育二胎,但因为自己非独生子女,过去一直不符合政策,而随着国家对单方面独生子女二胎政策的启动让她看到了希望。“我现在有一个孩子了,也打算要第二个,要是不出这个政策,肯定生第二个孩子要罚款。出台这个政策很好,我就可以要第二个了。一个孩子太孤单,要两个挺好的。”
据了解,此次新修订的条例,最大看点除了变“双独二孩”政策为“单独二孩”政策外,新版《条例》还取消了生育间隔。
按照规定,“单独二孩”政策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而“生育间隔”是指可生第二个孩子的夫妇,生育第一个孩子到生育第二个孩子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此前,河南规定“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女方应有4年以上生育间隔时间,但28周岁以上者除外。”据悉,取消生育间隔后,凡是符合再生育法定条件并有生育第二个孩子愿望的,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决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时间。
尽管如此,仍有市民与王女士截然相反。市民张冬则直言,尽管自己的孩子已过4岁,但养儿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并不打算生育二胎。“除了车贷、房贷等经济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夫妻双方工作太忙,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教育孩子。”张冬认为,与其在诸多压力下自顾不暇,还不如要一个孩子算了。
根据前期摸底,我市有3万多个“单独”家庭,近期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有9600多个。
众所周知,“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科科长刘春玲认为,从长远来看,单独放开有利于调整家庭结构,可以缓解养老压力,但她同时建议,广大市民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要合理安排生育时间,不要扎堆生育,以免孩子将来入托、入学、就业也“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