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23年来,对于充满希望的校园,他是一颗螺丝钉,拧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教室的窗边总有他温暖的目光;他是一把伞,庇佑着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他就是示范区李万街道中心小学校长杜胜利。
1994年,带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杜胜利来到这所小学任校长。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这个不大的校园就成了他的“心头肉”,挂在心上,刻在脑海。每天7时是他的到校时间,而此时并非上班时间,为什么来这么早?面对记者的疑问,他说:“来早点是为了排查一下校园是否有安全隐患,为了陪着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时间一长,就成了一种习惯。”放学后,最后一个下班的永远是他,他要再巡视一遍教学楼,看看门窗、电扇是否关好,有个教室里的灯不亮了,趁这时候爬上去修修。这样的习惯,他一坚持就是23年。
“有困难、有危险,找校长”,是李万街道中心小学全校皆知的一句话。学校水池下水管堵了,他找铁丝去修通。门栓、铝合金窗、水龙头、电源插座、桌椅板凳,他都会修理。为了减少学校开支,他自学音响调试,现在维护学校播音系统的事情全靠他。校园布置是学校的面子,他工作之余经常向广告公司专业人员请教展板、橱窗和彩页设计的相关知识,将自己的美术特长利用起来,为学校设计出精美且内容丰富的板报、展板。
在学生眼里,杜胜利如同父亲,没有太多的言语,默默的付出中有着最温柔的爱。每到上学、放学的校门口,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学生在校园活动时受伤,他总是第一个赶到,亲自带学生去医院;孩子之间打闹总是难免的,他第一时间协助班主任,细心、公正处理。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渗透着他对学生的浓浓爱意。
对于教师,杜胜利亲如朋友,不讲空话、摆架子,而是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怀,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把学校当成家,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们在工作中会充满激情,整个校园也会更加和谐温馨。”他说。
当记者和杜胜利聊起他的生活时,才得知他曾有过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2007年,他感觉身体不舒服,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因为工作忙就未在意,慢慢地病情越来越重,他病倒了,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竟然得了罕见的真菌性肺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可他放心不下全校师生,硬是坚持到暑假才做了手术。他在市区辗转多个医院治疗了两个月仍未好转,最后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也许是上天眷顾好人,经人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家人带着他到山西晋城某专科医院治疗,两周后,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了。请假治病几个月让他对学校很是牵挂,出院回家没几天,他就回到了工作中。
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质量优秀校长、中青年骨干教师优质课二等奖……23年间,杜胜利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但他都不怎么在乎。他说:“我这一辈子最在乎的,就是学生老师灿烂的笑容和飘荡在校园里的朗朗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