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喜看养老金并轨从难题到破题
微话题
垃圾分类,不能只拿百姓说事儿
争夺战
在“心”领域叫响“九一品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不能只拿百姓说事儿
□袁汝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2000年6月,北京、广州、厦门等全国八座城市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14年后的今天,试点还在“试点”,垃圾依然“分不清”。

  而今,垃圾分类话题又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一时之间,关于“垃圾分不清,问题出在哪儿”的讨论四起,不少人将主要原因归为“居民分类观念淡薄”“民众素养尚未形成”等。

  垃圾分类为何总卡壳?作为第一道关卡,观念普及固然重要,但似乎更应看到表层观念之下,整个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中的机制问题。垃圾分类,不能光拿百姓说事儿。

  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一环失守全盘沦陷。然而,目前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产业链也不完善。如前端分类标准不统一;中端“分了又合”不规范;末端“无处安放”,只好填埋、焚烧而造成巨大浪费……

  问题多,管理却跟不上。一堆垃圾,十几个部门管理,形成了九龙治水的困局。诸如露天违规焚烧之类的常见问题,像皮球般被踢来踢去。

  面对种种窘境,相关部门应当思考,究竟是“垃圾处理”还是“垃圾管理”?前者属于只考虑“怎么处理掉已产生垃圾”的短视行为,后者则要求相关部门放弃固化利益和各种成见,从长远效益出发,对垃圾问题综合管理。

  垃圾分类,首先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理顺职能,统筹协调管理链条,清除管理交叉点,消除管理真空层。从前端到末端,各管理环节的投入应相互匹配,而在利益调控机制中,除了“市场的手”外,“政府的手”也应充分发挥作用。

  垃圾分类,尚需拿出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比如,一些小区对垃圾分类的住户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垃圾分类,最终还需社会多方参与。市场机制下,企业应更有所作为,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防止过度包装,做到源头上减量。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比如环保公益组织等。

  试点14年,我们要看到百姓观念背后的深层难题,一环接一环地攻克,才能让试点不再只是“试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