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打出什么牌,关系到高校想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成功的招生广告,才能抓住大家的心,才能真正体现一所高校的精神与气质。
每个招生季,高校都会上演一场生源大战。日前,一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食堂的大叔大妈满脸笑容地捧出大餐的图片在网上走红,被网友们笑称“招生必杀技”,一招“秒杀”考生。
其实,南航招生打出“食堂大叔大妈手捧大餐等你来”的牌,已算不上新鲜。“晒女神”“晒空调”……今年高校招生可谓剑走偏锋、各出奇招,使网友不禁发出“招生要靠美女学姐”的无限感慨。
近年来,各大高校在招生争夺战中,纷纷推出正式版或民间版渲染的“软实力”和“小情调”,确实让人感到我们的大学正在变得更有人情味。但笔者认为,高校招生究竟该打什么牌,还当细琢磨、深思量。
高校招生打出什么牌,体现的是一个高校的办学理念,也就是学生走进这所大学,通过勤奋学习,是否真正学有所获,并凭借自己学到的技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竟,孩子通过寒窗苦读,走进大学校园只是迈出了人生的又一步,其最终还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就业谋生。
也许你会说,一段大学生活不能用是否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或至少有个饭碗”来衡量,但假如没有这个大前提,即使把大学弄成五星级宾馆或再有多少风花雪月的浪漫,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实际上,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今年4月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我国75所部属高校进行了评估,在其发布的“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75份就业质量报告的平均分为“不及格”。
假如我们再往更深层想一想,高校招生打出什么牌,还关系到一个更重要的命题——这所大学究竟想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毕竟,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教人如何成为一个不仅有一技之长,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能否培养出这样的人,则与大学精神有关。在此方面,在北京大学拍摄的一个微电影宣传片《星空日记》中,则为众多高校的招生广告给出了一个样本。该宣传片以微电影为载体,讲述一个梦想“摘星星”的青年,如何在大学里努力成为一个怀揣梦想的真正勇者,成为一个“那些在嘲笑声中仍然可以不懈追寻的人”。
无疑,也只有这样的招生广告,才能真正抓住大家的心,才能真正体现一个高校的精神与气质。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