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槐》制作筹备组到博爱县取景选址考察,我陪同参加。十年后我重访石佛滩,这里已是满目沧桑,一片荒凉,河床石滩被开垦成一片片庄稼地,昔日风光难觅其踪,留在我心中的是痛,我痛失那片美丽的风景。
石佛滩景区位于博爱县丹河峡谷的下伏头村,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旅游景点。我最早是通过一个摄影爱好者的一张照片认识她的,我被她的美丽天资所吸引,我给这张照片配了首小诗,在报纸上发表后,很多人慕名前往。不久后我也克制不住对她的思念对她进行了探访,一睹芳容后我就再也忘不掉她,后来我又多次和她亲密接触,每次都流连忘返。
有人用“八百翠微峰,三千琉璃水”来形容她的美丽,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这里有隋代的摩崖石刻80余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佛雕虽历经沧桑,但仍可见刀工之细腻、雕技之精湛,是我国佛雕艺术的瑰宝,被定为省级保护文物。摩崖石刻下有一潭,潭水深碧,水大时潭面可见一巨大漩涡,漩起的水花喷珠吐玉,直扑崖面,令人惊心动魄,浮想联翩,凭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所以,博爱县在搞旅游开发时把下伏头景区命名为石佛滩景区。
昔日的石佛滩奇峰竞秀,碧水争流,滩石嵯峨,草木云烟,有汉代水磨、千年槐中槐、杨家将、太平天国征战遗址、水上乐园、横山渡桥等大小景观30余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荟萃,登高望远可依稀看到黄河的影子在天地间闪烁。
这里处处山水处处情,一年四季皆胜景。春季百草萌发,树木葱茏,流水轻浅,“人面桃花相映红”;夏季绿肥红瘦,灌木丛生,碧水潺潺,风清气爽,“三分寒意袭人至,疑是深秋临冬时”,是人们理想的避暑胜地;秋天层林尽染,黄花遍地,水鸣林啸,秀色纷呈,“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冬时银装素裹,冰峰雪树,琼玉瑶池,一片神话世界。伴以虫鸣鸟叫和美丽的神话传说,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因这里水质优良,草木丰茂,成为鱼、虾和野生动物的繁殖地,是逮鱼摸虾、捕鸟捉虫的好去处,在这里游玩会使人领略到江南水乡田园牧歌式的山野情趣。听说傍晚太阳落山,在水中闷了一天的螃蟹便纷纷爬到河滩上透气,这时来捉螃蟹,不到两个时辰就能抓到半编织袋。
博爱县搞“两日游”开发我有幸参加,在负责编写石佛滩景区导游词的过程中,我对她进行了深度探访。当地的山民们热情地接待了我,白天他们兴致勃勃地带着我遍访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晚上我住在山民的窑洞里,听他们给我讲述那些美丽的传说。他们的祖先不但给很多景点起有名,还赋予这些景点很多神秘的灵异,这些山民如数家珍,他们对旅游开发充满了期待。
县里为了开发旅游拨出专款对进山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公交车也通到了下伏头村,这个原本闭塞清冷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繁荣起来,山民们喜悦地热情地接待着八方游客。
但好景不长,这里的水断流了。没了水,一切都失去了灵气,汉代水磨停止了转动,朽坏的木船搁置在岸边,鱼虾螃蟹不见了踪影,白杨垂柳蒙上了灰尘,河床裸露在烈日下刺得人眼疼,我目不忍睹。
美丽的石佛滩只存在于我的心中。
今日重访石佛滩,我把希冀的眼光投向这片土地,我希望有一双灵异的手化腐朽为神奇,重现昔日美丽风光。
远去的石佛滩还会回来吗?
□樊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