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宽畅,绿草茵茵,参天树木郁郁葱葱,高层住宅新颖气派。盛夏时节,记者穿行在武陟县詹店镇何营东村,感觉十分惬意。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乘电梯来到住宅楼的7层,走进村民何小花的家,但见三室两厅内宽敞亮堂,安装着空调、液晶电视,摆放着崭新的大沙发,厨房里有簇新的整体橱柜。虽然去年年底已搬进新家,但何小花的激动兴奋之情并没有随时光流失:“我爱人出去打工了,我在家带孩子。我家以前住的房子既矮小又潮湿,即使白天也得开着灯,一台老式电视机陪伴了我们好多年。现在村里帮助我们致了富,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
“何营东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村里群众踊跃支前,作出了很大牺牲。刚解放时,由于这里是盐碱地,不长庄稼,群众的日子很苦。后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引入黄河水,治理盐碱地,这里逐步变成了肥沃的农田,而且在詹泗路沿线,许多村民还利用交通优势,做起了服装、旅社、加油站等生意。”谈起何营东村的历史与现在,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永利感慨万千。
何永利是转业军人,回到家乡后,先是承包了20亩黄河滩淤泥地,尝试着搞起温室大棚养鱼试验池,一举获得成功,仅两年时间就净赚200多万元,从此打破了北方的养鱼传统,摸索出一年两茬鲇鱼养殖模式。自己靠养鱼发家致富了,但没有忘记乡亲,他把自己的“养鱼经”无偿传授给众乡亲。村民们信任他,党员们相信他,2005年高票选举他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几年来,他以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将一个贫穷落后村打造成了年人均收入3.5万元的富裕村。
2007年,何永利依托自己的鲇鱼养殖场,创办了武陟县首家渔业合作社,并拿自己的养殖场作担保,解决了村民养鱼资金难题,共建立反季节温室养殖大棚150座,使何营东村95%的农户搞起鲇鱼养殖,还辐射到周边10多个村庄。合作社也由成立时的20多户3000亩地,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户3万多亩地。
在村头“武陟兴渔专业合作社”牌子的边上,几排耀眼的荣誉牌匾非常令人感奋: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焦作市科技致富党员示范基地……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