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昨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针灸科将于近期开展冬病夏治活动,为患者提供贴敷服务,具体时间为头伏7月18日、中伏7月28日、末伏8月7日。
据了解,选择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疾病,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人体阳气最旺盛),用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的穴位上进行治疗。具体地说,三伏贴就是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同时,由于三伏贴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肺脾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因此还可以收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的效果。
市人民医院针灸科专家介绍,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因此,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所以,这次贴敷的时间将选择一年之中最炙热的3天,也就是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进行治疗。
专家指出,三伏贴有一定的适应人群。具体来说,就是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病症,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另外,三伏贴也有一些禁忌症,如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不能进行贴敷。
专家提醒,三伏贴的对象为2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贴敷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贴敷之后可能会在皮肤上留下中药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贴敷时间:成人为4~6小时,儿童为1~2小时;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等现象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