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当防“雁过拔毛”
校长在高校录取通知书上签名意义何在
“电视问政”岂能问了白问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现眼 的是扭曲“文化政绩观”
无“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视问政”岂能问了白问
□冯国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去年底至今,武汉一些区政府负责人在“电视问政”中承诺立即整改的问题,有的不但没有改进,反而更加严重。有的区负责人曾在电视中信誓旦旦立下承诺,至今未能兑现。不少人为此质疑:“电视问政”岂能问了白问?

  武汉2011年首次开展“电视问政”,在随后的几年里,大量问题被曝光,数百名责任人被问责,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电视问政”一时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的重要渠道,有效促进了一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不过,近年来,“电视问政”的效果正在衰减。群众所问的一些问题反复出现,一些问题不但未能及时解决,反而更加恶化。比如,去年下半年“电视问政”曝光武汉汉南区牛海湖被部分填占,区政府承诺要退塘还湖。如今半年过去了,治庸办督察员暗访,发现问题依然存在,承诺根本没有兑现。

  参与“电视问政”干部的态度,也在发生明显转变。三年前,一些党政机关负责人在电视上面对一些提问,常常脸红、出汗;如今,这样的场面已不多见,更多的是他们面不改色的“深表歉意”“立即调查”“马上整改”等套路式答复。对于没有做好工作、没能及时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却难见愧歉之意。

  “电视问政”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也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监督相关部门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群众利用“电视问政”提出的问题,理应得到足够重视。别让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更别让政府官员的承诺打了水漂,使得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问了白问”中逐渐流失。改进党和政府工作,切实维护和继续利用好这一途径,别让“电视问政”沦为秀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