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了建立高校招生责任制和问责制,2014年教育部首次要求高校建立校长作为高校法人代表签发录取通知书的制度,录取通知书除加盖高校校章外,还应有校长签名,由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
【观点1+1】
@楠小妞儿我不想要个这么长的名_:校长签名,也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东西。什么叫责任制,什么叫问责制,这个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算是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了,对已经录取或者已经落榜的考生又该怎么处理?与其让校长负责,还不如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制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菏泽新志:校长签不签名只是形式,难道没有校长签名的录取通知书就是不负责任的假冒产品吗?显然,认真务实的录取作风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录取态度不严谨,即使校长签了名,也不过是弄虚作假的幌子罢了。
@江苏日月江南:校长在录取通知书上签名,这种做法至少可以对校长产生一种督促作用。但在具体操作中,也有不少问题,一个大学一年招生几千乃至数万人,在如此多的录取通知书上签名会占用很多时间。但实施印刷签名,又失去了签名的意义。因此,这种制度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蔡甸王启东:一个大学一年招收成千上万名新生,这些录取通知书都要校长亲笔签名,签完名后,那些校长的手肯定会又酸又痛,真替他们着急。怎么办?有签名章啊,毕业证上的校长印章不也算是签名吗?相关部门还是少在形式上出花招儿,多想想务实的方法吧。
@黎明之平:此举对于含辛茹苦的学生们来说是公平的。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可以更好地避免招生环节中加分造假、关系人情等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为教育部点赞!
@学苑范梦园:推行问责制确实可以加强对录取工作的监督。校长签字就要负责,这就促使校长在对待招生录取工作时要更加认真严谨!但签名不应止于形式,抓好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考生的正当权益才是根本举措。
@惟妙惟肖X9:在当前的环境下,这种办法对高校招生问责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长期的坚持才是最重要的。校长亲笔签名只是一种手段,我们需要在日后的发展中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完善招生制度。
@雨娃同学:签名容易,但签名后的责任重大,一旦发现录取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本着一查到底的原则,校长也难逃其咎。有了责任就有压力,校长自然会尽责管好本校的招生工作,避免了出事时互相推诿,有利于促进招生工作的公平性。
【下期话题】
在广场甩鞭子、打陀螺,如此健身你怎么看
喜欢锻炼身体的读者会发现,包括我市在内,部分市民每日固定时间和地点在城市的广场上甩鞭子、打陀螺,五六米长的鞭子甩出,与空气或陀螺碰撞,发出“啪啪啪”的声音,响彻广场及周边居民楼宇,而行人路过时,多绕道而行。这些“鞭子玩家”称,他们以此锻炼身体。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