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一些人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这种现象在中医上被称为“苦夏”。那么,大家该如何防治“苦夏”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内六科主任陈百顺。
“‘苦夏’也叫‘疰夏’,中医称为‘暑伤气’,是夏季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是因为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陈百顺开门见山地说,“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们体内湿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容易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身体乏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
对于预防“苦夏”,陈百顺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注意补钾。夏天出汗多,钾离子流失也比较多,容易出现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中暑等症状。因此,要多吃含钾的食物,如芹菜、毛豆、香蕉等。而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其次,少食冷饮。夏季炎热,肠胃功能受其影响而减弱。因此,要多吃清热、利湿之物,比如西瓜、苦瓜、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芦笋等,忌过量吃冷饮、寒凉食物,以免伤了阳气。第三,清补为佳。对于脾胃较虚的人来说,在饮食上则采取益气滋阴、健脾养胃、清暑化湿的‘清补’原则,就是食用甘凉滋润之品,补益人体损伤的气阴。这种方法既避免了补气药的温燥,又避免了清热药的苦寒伤胃,补而不燥、清而不寒,既消解了暑热,又增强了体质。清补的常用药物有西洋参、石斛、麦冬等,可以用来泡茶或煲汤,能起到益气养阴的作用。如果热比较盛,如小便较黄、口干较明显者,可以加用竹叶、荷叶、西瓜皮等煮水代茶,以加强清热作用。另外,像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清补佳品。”
最后,陈百顺特别提醒两点,一是要常锻炼。如跳舞、游泳、跑步等,既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又对调节植物神经和体温大有裨益。二要养心。因为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要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宽阔,让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我国古代养生家曾说过:“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