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吕斌)从今年起,市工商局用三年时间分行业、分领域,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集中整治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执法行动。今年的整治行动从6月18日起至11月15日,以互联网领域、汽车及配件销售维修、家具建材装修装饰、公用企业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集中整治社会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仿冒、虚假宣传、限制竞争、商业贿赂等突出问题。通过一个月的执法实践,该局逐步探索出了高效、集中、统一的竞争执法机制。
对内强化顶层设计。该局以经济检查执法支队为核心,设立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统一协调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开展了查办重大案件、收集协调案源处置等日常工作。及时确定阶段性、区域性案件查办重点目标和方向,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查办反不正当竞争等大案要案方面,促使执法办案由被动的“等”与“靠”变为主动的“查”与“找”,走活全局执法一盘棋。不断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竞争执法力度,及时查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破坏市场竞争规则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对优势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利用技术手段排除限制竞争、行业协会进行行业垄断等违反竞争规则行为的规制,加大力度查处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商业秘密和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外转变监管模式。该局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工作联络员制度、工作信息交流机制、行动协调配合机制“四制”,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精心制订合理的工作方案,适时组织开展多方部门不正当竞争行为联合打击行动。对于在成员辖区内开展的打击行动,其他各方应给予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提供有效的行为协助,形成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合力。
该局围绕重点领域和行业,进一步强化内部沟通合作,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时实施详细的分工合作,组建起外围调查组、财务查账组、技术保障组、法制研判组等“四组”人马,重点查办互联网领域、汽车及配件销售维修、公用企业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建立了商业贿赂重点案件上收、督办、联办等制度,对于案情相对重大、复杂,特别是查处有难度、有阻力的案件,采取直接办理、挂牌督办或者两级工商机关联合办理等形式,有效地减小了办案阻力,进一步加大了查办案件的力度;进一步健全“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分级监管和属地监管双轨制,把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关和退出关,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掌握商业贿赂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经营动向,将企业是否实施商业贿赂行为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信息记入信用档案,逐步形成了防治商业贿赂、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的综合监管体系,实现了对企业的准入、经营、退出的监管。